《压路机与小提琴》是导演塔可夫斯基在莫斯科VGIK电影学院的毕业作品 。 压路机代表着年轻的压路机驾驶员瑟黎卡 , 小提琴则代表着从五岁就开始学习小提琴的小男孩萨沙 。 萨沙每天花大量的时间练琴 , 他和楼里的其他小朋友宛如生活在两个世界 , 淘气的小朋友们嘲笑和捉弄他 , 还奚落他为“音乐家” 。 有一天在小朋友们一起欺负萨沙时 , 瑟黎卡帮萨沙解了围 , 还带他去开压路机 , 让小朋友们羡慕不已 。 短短的半天 , 两人相知甚深 , 结下了跨越年龄和阶层的深厚友情 。 他们约定了晚上一起看电影 , 但萨沙的母亲得知后 , 将萨沙锁在家中 , 约定最终成空 , 让人不胜惆怅 。
塔可夫斯基的电影向来以诗意见长 。 大师出手即不凡 , 这部说不上有什么吸引人的故事情节的46分钟短片 , 已带给我们许多惊喜 。
诗意来自构图、线条和色彩 。 一只再普通不过的苹果 , 塔可夫斯基能通过背景和光影的变幻 , 用特写拍出油画的质感 , 传达出静物画的静谧氛围 。 苹果的色彩、斑纹 , 都有如此丰富的层次 , 难以用语言准确描摹 , 穷尽其美 。 一摊再普通不过的积水 , 则倒映着明净的蓝天、树木疏朗的枝条 , 让人联想起“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句 。 大地仿佛成了画的背景 , 而粼粼波光则成为最特殊的画布 , 大自然在画布上涂抹天光疏影 , 空白处则如中国山水小品中的留白 。
诗意也来自时间的跳跃和延宕 。 萨沙到小提琴老师家学琴 , 等待上课时 , 遇见了一个金发小女孩 。 小女孩着浅粉色连衣裙 , 扎一对丝质的白色蝴蝶结 , 容貌清秀 , 眼神清澈 , 如天使般可爱 。 萨沙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 , 还捣鼓出一些古怪的声音 , 以引起小天使的注意 。 他先于小女孩进琴室去练琴 , 临走时留下一个苹果给小女孩 。 小女孩把苹果还回到萨沙之前坐的椅子上 , 但不由自主地总是去看它 。 此处镜头本可以一闪而过 , 塔可夫斯基却不吝时间 , 让我们跟着小女孩一起 , 用眼光久久地摩挲这只如此平常却又如此美丽的苹果 。 接下来本可以细细地拍小天使啃食苹果的可爱动作与表情 , 塔可夫斯基却一跃而过 , 镜头一转 , 椅子上端端正正摆着的 , 已经不是苹果 , 而是果核了 。 从饱满的果实 , 到印着齿痕的果核 , 其间可以有某种隐喻 , 也可以只是日常生活的一个断片 。 这些镜头语言 , 类似于诗歌中的浓缩、跳跃、倒置、错位等 , 均带来一种奇崛的诗意 。
诗意还来自空间的缩小、放大和夸张变形 。 电影用远景将大楼和人群缩小 , 又用近景将积水放大 , 于是客观的物象成为主观的心相 , 萨沙以富有诗意和童趣的视角 , 将世界变成他独有的天地 。 相较于客观世界的真实 , 这是另一种心灵世界的真实 , 对于萨沙这样一个诗人气质浓郁的孩子来说 , 后者的真实程度显然超过了前者 。 萨沙在前往琴室的路上 , 被一家商店的橱窗吸引 。 塔可夫斯基巧妙地利用橱窗中的镜子 , 将普通的风景复制出若干帧 , 旋转 , 变形 , 流动 , 使画面如同绮丽奇幻的梦境 。 人在梦中 , 更在诗中 。
我们感慨大师的处女作就如此出手不凡 , 其实此前塔可夫斯基已经为电影作了各方面的储备 。 他虽然总是强调电影与文学应一刀两断 , 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 但实际上他却深受文学的滋养 , 对陀思妥耶夫斯基、黑塞等大家的作品如数家珍 。 他的雄心大志 , 是将电影艺术提升到和文学一样的水平 , 比如像托尔斯泰的巨著那样 。 塔可夫斯基的父亲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 因此他还曾尝试将父亲的诗歌转成恰当的镜头语言 。 另外 , 在他的电影中 , 也随处可见对古典音乐的娴熟化用 。 全面而深厚的文艺修养 , 孕育出了诗意和哲理兼具的电影 , 创造出了崭新的电影语言 , 正如另一位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对他的评价:“捕捉生命一如倒影 , 一如梦境 。 ”
推荐阅读
- 文学|智慧教学提升文学情感理解有效性
- 华师大|英文学习与汉语学习有很大不同,英文看似复杂,它的本质也有规律
- 段落|优秀的英文学术Paper写作如何表现?
- 戏剧|高分率低至3.4%,GCSE英语文学想拿高分有“捷径”吗?
- 文化|墨尔文全球“大家庭”再添新成员!东京墨尔文学校将于2023年开校
- 怀化|寒假预习做好3件事,不用上补习班,还能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 道南|道南教育:强基计划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专业详解!
- 学习中文|俄罗斯中文学习需求持续增长
- 高校|语文学习的四点干货,值得你认真看。实用型。
- 南昌|寒假语文学习方法分享:家长不用教,也能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