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研究生招考应少考查死知识,多注重活知识

【研究生|研究生招考应少考查死知识,多注重活知识】来论
刚刚过去的周末,我担任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监考员,监考一门专业课时,我看到题型包括选择题、名词解释、是非判断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大致扫了一下具体题目,感觉死记硬背的居多,目测占七成以上 。坦白说,我倍感诧异,这个比例几乎与20年前我考研的情形相当 。
20年过去了,怎么还如此强调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呢?研究生入学考试,顾名思义,就是针对报考人成为研究生之前的资格考试,主旨是对考生是否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潜质进行测试 。如果将研究大体区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不是可以对考生开展以下四类知识与技能的考查:
一是对本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规律的掌握与熟悉程度,这是基本功,主要考查考生是否记牢了书本或教材上的知识点,主要依靠记忆与背诵;
二是对本专业理论与知识的应用和分析,这是实践能力,要求考生深入理解相关专业知识,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特定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与解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三是对本专业发展趋势与走向、新近动态的整体把握,这是知识更新能力 。知识并非一成不变,知识的迭代与更新普遍存在,考生应做到与时俱进,及时跟踪相关知识的演进动向;
四是对本专业普遍存在问题的知晓度,这是批判意识,要求考生实事求是,不逃避、不回避专业领域存在的相关问题,鼓励直面问题,并探究问题的症结与根源 。
基本上,一、三属于基础知识的范畴,二、四属于应用知识的范畴 。如果我是命题人,我会把基础及应用知识的比例大致设定在4:6 。
基础知识方面,我将重点考查考生对专业领域涉及的常识的掌握程度,尽量拟定观点型和论断型的题目,即表述某种观点、看法或规律,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碎片,后者譬如特定人名、特定时间或一些相对生僻的知识冷点 。总体上,我不太主张有固定被选项的选择题、非此即彼的判断题及考查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 。
应用知识方面,我会强调三点:
第一,对新政策、新现象与新动向保持足够敏感 。以“教育学”专业为例,我将围绕“教育公平”、“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与意义”、“‘双减’政策”、“协同育儿”、“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角色定位”等展开命题;
第二,紧跟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 。仍以“教育学”专业为例,我在命题过程中会适当聚焦“乡村教育资源流失”、“青少年患抑郁症或巨婴症”等现实问题;
第三,材料分析题占据相当分量 。我会出具几个案例或现象,让考生进行分析与解读 。坦白说,那种摘抄某本书或某个权威教材中某个章节的某个知识点作为命题的做法已经过时 。分析、批判、发现和再生产知识的重要性理应超过对书本知识的单纯记忆,激发与鼓励学生在记忆与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参与知识的生产与制造,才吻合现代知识生产论的价值观,这应当成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的重要原则与基本方向 。
总之,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应该少一些客观题,多一些主观题;少一些死记硬背的题,多一些理解与分析的题;少考查一些死知识,多注重一些活知识 。唯有如此,才能选拔出真正具有科研潜质的高层次人才 。□姚华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