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在巨大的信息池里找自己的路 —— 致“小童书”读者的一封信( 三 )


我们在媒体中惯常听到的是被教导的声音 , 很少看到家长之间平等且开放地交流 。 事实上如同邻居的育儿经验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更有用一样 , 我们在组建了小童书群 , 并发动家长轮流推荐自己喜欢的童书之后 , 发现了很多不在专家推荐也不在媒体榜单和电商销售榜单中的小众童书 , 摒弃了营销属性 , 来自亲子共读的真实阅读体验 , 丰富了所有人的童书视野 。 事实上 , 选书如同人工智能的数据学习一样 , 随着输入的数据越多对书的判断也会越准确 。 从8月份到现在 , 由群友们在群里点评的图书已经接近200本 。 在他们谈到的阅读体会中 , 极少听到什么书解决了什么育儿问题 , 更多的是阅读的快乐 , 以及为什么这本书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 , 我们也看到了家长对教育的紧张和极具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 教育培训降温 , 我们采访了群里一位家里三代都从事教育行业的妈妈 , 她讲述了教育观念在几代人眼中的变化 。 当舆论将教育政策解读为“中考分流 , 50%孩子上不了高中只能上职校”时 , 我们采访了《我的二本学生》的作者黄灯老师 , 请她谈了谈她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 却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 我们还发现了对童书各品牌有相当研究的家长 , 惊奇地看到了和孩子一起把虫子当宠物养以亲近大自然的家长 。 家长是育儿真正的实践者 , 不仅有非常多的经验可以分享 , 他们的困惑里也隐藏着答案 。
有许多教育话题尽管在今年走出了家长圈 , 变成了全民都在关注的热点 , 但它们其实是教育领域长期的“顽固”话题 , 有些看起来有理想化的解决方案 , 可具体到每个家庭就因情境不同家长的理解方式也完全不同 , 比如怎么陪孩子读书 , 要不要上兴趣班 , 要不要生育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孩子 , 如何预防青少年抑郁症等 。 家长们在微信群里也聊过 , 但尚未更深入地进行探讨 , 未来我们也想用圆桌对谈、专家采访等方式深入聊一下 。
这几年有更多的出版商在积极开拓童书市场 , 也永远不缺新手父母成为童书的消费者 。 但不放大父母的育儿焦虑又具有启发性的好内容仍然非常稀缺 , 这也是我们想去做的事 。
最后祝大家元旦快乐!愿已为父母的人 , 来年都可以轻松育儿!
新京报小童书编辑部
2021年12月30日
编辑 | 申婵
【专栏|在巨大的信息池里找自己的路 —— 致“小童书”读者的一封信】校对 | 李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