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产教综合体: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


培训机构|产教综合体: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

文章图片


针对企业参与渠道不通畅的问题 , 如何通过实体化运作 , 搭建具有校企平等话语权的平台 , 增强企业参与动力 , 是实现产与教真“融”真“合”的关键


学生在实训中心实训 。 资料图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 , “应鼓励区域、行业骨干企业联合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共同组建产教融合集团(联盟) , 带动中小企业参与 , 推进实体化运作 。 ”针对企业参与渠道不通畅的问题 , 如何通过实体化运作 , 搭建具有校企平等话语权的平台 , 增强企业参与动力 , 是实现产与教真“融”真“合”的关键 。
搭建“实体化”新平台
产教综合体是实施产教融合的虚拟实体 , 它由以学校实训中心、研发中心、企业技术服务中心为载体 , 以学校资产经营公司为桥梁 , 校企各方运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共建多家股份制、独立法人的实体公司组成 。 其中 , 组建实体公司是难点 , 也是产教综合体能否顺利走上实体化道路的关键 。 职业学校在组建实体公司中 , 应遵循三个原则 。
一是股权结构组成多样化 。 学校可根据发展实际 , 选择组建生产、培训服务、研发等不同类型的实体公司 。 以生产类实体公司为例 , 可采用“资产+技术+订单+资本”股权结构模式 , 学校以实验实训设备、教学场地等固定资产入股 , 企业以技术、订单和资本入股 。 学校与企业的“资产联姻” , 可以盘活学校国有资产 , 提高设备利用率 , 同时还能发挥企业资金、订单和企业管理等优势 。
二是合作企业资源结合最优化 。 什么样的企业是适合的合作对象?笔者认为 , 应选择区域内的头部企业、大型企业以及成长型企业开展合作 , 这些企业与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相匹配 , 并具有一定的人员、资本和技术规模 , 发展潜力大 , 技术水平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由于同在区域内 , 这些企业也更愿意通过设备捐赠、订单培养、共建实训基地、共享知识产权等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 , 对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强的带动作用 。
三是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最小化 。 公办职业学校一旦与企业有了资产上的利益捆绑 , 就容易踩到国有资产流失的“红线” , 这也是大多数公办职业学校对于混合所有制办学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 。 因此 , 双方合作在股权架构明晰后 , 应优化决策执行路径 , 在签订投资经营协议时通过对重资产投入的公司设置股权下限、设置一票否决权等措施 , 确保各方的平等话语权和利益平衡 , 降低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
构建“三融三通”新机制
实体化平台搭建后 , 如何建立起“教育”与“产业”深度合作的常态化运行机制 , 保障不同利益主体在博弈中实现双赢 , 是平台能否真正发挥效应的关键 。 在平台运行中 , 可探索建立“三融三通”运行机制 。
一方面 , 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三融合” 。 一是将企业的真实岗位能力需求作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内容和标准 , 实现培养目标融合;二是将企业的生产任务和技术研发项目作为学校教学内容载体 , 校企双方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 实现教学内容融合;三是校企双方要建立弹性的教学组织方式 , 设计一体化校企学习内容 , 解决教学安排与企业生产的冲突 , 实现培养方式融合 。
另一方面 , 实现管理政策、人员身份、分配方式“三打通” 。 一是建立学校层面与实体公司对话机制 , 共同成立议事决策机构 , 实现管理层面的政策打通;二是进入实体公司的学校教职工保留学校人事关系 , 遵循“职岗对应 , 岗变薪变”原则 , 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晋级等政策上给予突破 , 实现身份打通;三是学校和实体公司双方按占股实行分红 , 学校提高设备利用率产生经济效益 , 实现利益分配打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