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行与五脏对应( 二 )


控气、控息、宣和解郁:胸闷、鼻塞、表里气短、咯痰、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乏力 。
皮肤长满了茂盛的皮毛:皮肤防御功能下降,容易感冒,皮肤枯槁枯萎,皮肤容易发炎,发窍经常堵塞,痘痘、皮肤差、疤痕等皮肤问题很难消失 。
伤心于一个人的志向:太伤心伤肺 。
鼻内有液体时,为流涕:肺气亏损→鼻塞流涕,嗅觉衰竭,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 。
肺热→鼻塞,鼻涕黄浊,嗅觉下降 。
肺燥→鼻燥
肺寒→流涕、鼻涕 。
五、肾的先天之本,是百病之源 。

主水:体液代谢异常,甚至水肿 。
害怕:“恐惧导致愤怒,震惊导致愤怒障碍 。”下焦饱满,甚至失禁 。
唾液在液:唾液是肾精的化生 。
在体内是骨,主骨生髓,其繁茂的特点是:腿软、腰酸、骨质疏松、易骨折、婴儿发育迟缓、记忆力减退 。“牙齿是骨头”:儿童牙齿长得慢,成人牙齿脱落早 。“头发超出血量”:头发枯黄,发质差,易断易裂,早脱早白 。
开耳二阴:肾精不足:听力下降,耳鸣耳聋,耳炎痒;肾气转化异常:排尿排便异常,如尿频、夜尿、遗尿、无尿、排便频繁等 。
读五行知五脏
人体有五行,五脏也可以分为五行 。“心为火,肝为木,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 。”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身体很容易调理 。
以肝脏为例 。“肝属木,木生火于水生木”,而“金克木,木生土” 。保养肝脏,需要护土、健脾,同时要防“金”,即注意及时补肺气,预防肺部疾病 。
五色五味滋养五脏
人体的五脏不仅有五行,还与五味五色有关 。《黄帝内经》用五行学说将五色五味与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和属性联系起来 。
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所以肝属木,可以用酸味来修养;热则火,火则苦,苦则心,所以心属火,所以多吃点苦;湿土,甜土,甜脾,脾属土,可由甘味滋养;干金,金,辛,辛及肺,肺属金,味辛;冷水,咸水,咸肾,肾是水,所以咸 。
不仅五味影响五脏,五色也能影响五脏的功能 。青木为肝之苗;红色是火,是心灵的幼苗;黄壤是脾之苗;白金,肺之苗;黑色为水,为肾之苗 。也就是说,平日多吃白色食物,如雪梨、百合、银杏等,可以益肺;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可以补肾;红枣、西红柿、红豆等红色食物可以强心;土豆、豆制品等黄色食物可以健脾;绿豆等绿色或青色食物可以养肝 。五行、五色、五味、五脏的具体关系如下:
五味过盛也会伤及五脏 。
不同的味道滋养不同的器官,但值得提醒的是,如果五味过于偏激,也可能引发疾病 。
如果暴饮暴食酸味,容易造成肝气过盛,抑制脾胃功能;苦味易引起心火过盛,抑制肺气;甜食饮食容易导致脾胃过盛,抑制肾气;喜辛辣容易导致肺气过盛,肝气郁结;吃得太咸,往往导致肾气过盛,心气郁结 。
所以,在选择食物的时候,五味要均衡,有益健康 。
五脏疾病具有时间规律性 。
中医有个经典理论,叫“子午流注”,指的是每天十二个不同的时辰,对应人体的十二经脉 。根据“子午流注”规律,如果在某个时间某个脏腑经常感到不舒服,可能是脏腑受邪侵袭或虚弱 。同样,五脏内的病变也会在某个时间表现出相应部位的不适 。
如果发生肺部重大病变,患者往往在凌晨3 ~ 5点醒来,这段时间失眠,过了这段时间就能入睡;如果肝脏有病变,患者在凌晨1 ~ 3点容易感到肝区不适;如果你有一颗生病的心,你的不适会在中午11点到13点表现出来 。如果脾脏有问题,会在上午9点到11点反映出来;如果有肾脏疾病,会在下午5-7点表现出肾脏区域的不适 。中医所说的肾包括西医的肾,也包括生殖功能 。
一旦注意到自己的五脏六腑在固定的时间内有规律地呈现出相对固定的不适感,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
五脏也有声音和情绪 。
肝对肝大喊:人肝气过盛就会生气,大声喊叫,受了委屈就会生气 。这些都是人体的一种不由自主的自救功能,从而减少肝气郁结 。
心对应笑:心对应笑,心脉饱满就会笑 。
脾对唱:脾健康了,人的声音才能到处传播 。当脾被重视为邪气时,你就想狂唱,这是脾气太大的症状 。
肺欲哭:比如在冬燥秋燥的季节,无论是肺气过盛还是过盛,都容易用哭来缓解抑郁情绪,甚至可能在梦中哭泣 。
肾脏呻吟:现实生活中,人痛苦时会发出呻吟声 。这其实是在用一种无法控制的呻吟来调节藏在肾脏里的生命力 。另外,人在极度快乐的时候也会发出呻吟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