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发展

文章插图
魏晋壁画墓在结构上沿袭了东汉末年的形制,壁画图像呈现出最具特征的墓主尾部画像 。从曹魏开始,谈玄学的人都在谈,所以当时叫“谈” 。在社会时尚的标榜下,猫头鹰的尾巴进入墓葬,成为晋墓壁画中流行的新题材 。
考古发现的墓主人雕像,南有云南昭通的霍墓,北有北京石景山八角村的西晋墓和的东晋墓,北至辽阳,甚至到达朝鲜半岛 。朝鲜安岳东晋永和十三年(公元357年)董寿墓和德兴里(公元408年)广开土王永乐十八年幽州刺史墓,都绘有墓主画像,可见其风气之广 。晋朝动乱,中原动荡,大量人口迁移到河西、辽东,中原的墓葬装饰风气也迁移到这些地区 。这一时期,东北、西北发现壁画墓,西北沿河西走廊到达吐鲁番,东北有辽阳、高句丽壁画墓 。
【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的发展】河西走廊已发现近50座魏晋壁画墓,多为小砖砌成 。一种是制作精美的壁画墓,一种是一砖一画或多砖一画形式的砖墓 。壁画墓以酒泉丁家闸金墓为代表,其中5号墓属于十六国时期保存最完整的大型壁画墓 。画像砖墓的工艺比较简单 。通常是用白粉涂在砖面的底部,然后用粉笔画出轮廓,再填上赭石、猩红、石黄等颜色 。笔触松散,色彩简单,造型广泛生动 。河西走廊魏晋壁画墓以河西走廊中西部最为集中,分布在东起武威,西至敦煌 。酒泉、嘉峪关、敦煌艺术水平最高 。
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是高句丽民族的发祥地 。20世纪初,日本学者发现了八座重要的壁画墓,如交子墓、吴勇墓和龟甲墓 。济国寺古墓的第二次集中发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 。中国考古工作者调查发掘了19座高句丽墓葬,810多座墓葬,清理了日本人打开的五魁墓5号、17号和12号墓,新发现了许多精美的壁画 。
辽东郡(辽宁辽阳)至今仍有不少金代壁画墓遗存,以王家村、三道壕一、二号墓为代表 。十六大时,这里先后建立了颜倩、后燕、北燕政权,政治文化中心逐渐转向龙城(今辽宁朝阳) 。第三,燕是鲜卑慕容氏和鲜卑汉人冯氏建立的政权,其文化传统与汉人不同 。壁画墓葬有朝阳北庙村一号墓(沟门子金墓)、大平房一号墓、十二太营子乡元台子村墓、北票冯素福墓等 。
南北朝时期,由于地方家族的政治作用,文化的地域色彩日益明显 。南晋南迁后,由于地理气候和社会习俗的原因,南方的墓室多以砖印为主 。由于鲜卑人占据了中国北方的中原,汉晋时期的旧葬制和习俗也在发生变化 。北朝墓葬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墓葬结构的简化,东汉复杂的多室墓被有长坡道的单室墓所取代 。北朝晚期,在皇室和贵族的墓葬中出现了巨大的金字塔形壁画,在墓室中,行为壁画的主题是展示夫妇盛宴 。北魏分裂后,墓葬壁画大致可分为西魏-北周和东魏-北齐两个地区,其中东魏-北齐壁画艺术水平较高 。
北魏三次迁都 。立威三十九年(公元258年),定都乐圣(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武帝拓跋珪天兴九年(公元398年),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 。在三都,已发掘的帝王墓中未发现壁画,都城周边也很少发现壁画墓 。
西魏、北周迁都长安 。帝王墓和贵族墓中很少见到壁画 。陕西咸阳北周武帝墓未见壁画 。陕西境内发现了西魏、北周壁画墓,如胡家沟、张地湾、咸阳滑县等 。墓葬规格不高,壁画保存也不理想 。周代北墙上的墓葬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 。宁夏固原河西将军、都督、原州刺史、李习安之墓 。那是一座单室墓,墓道很长,壁画分布在墓道和墓室里 。现存壁画中没有发现墓主人的祭祀仪式和生活场景,只有墓道两壁的武士和墓四壁的妓女是单一独立的形象 。
在东魏北齐都城邺城所在的河北省磁县,境内有七十二座疑似曹操墓 。1957年发掘的吴江镇1号墓和56号壁画墓属于其中两座,原来是北齐壁画墓 。20世纪70年代以后,磁县发现了东魏、北齐王室贵族的高规格墓葬,如北齐古将军墓、姚俊墓、赵州刺史墓、北齐王文昭高润墓、东魏茹茹公主墓、张莞北齐墓等 。
山西太原与邺城高旗政权关系密切,原是高欢的出生地,也是北齐第二个政治中心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里发现了一批高标准的北齐壁画墓,包括1973年发现的定州刺史和库迪洛墓 。1979年,东安县右丞相王楼30号墓清理发掘;1987年,太原南郊金胜村发现北齐晚期壁画墓 。2000年,太原东郊王家峰发现了北齐将军徐贤秀之墓 。太原发现的壁画墓规格略低于叶城,但艺术水平并不逊色,可与河北磁县北齐媲美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