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姮娥朝太一 , 人间本自无灵匹 。汉宫承宠不多时 , 飞燕婕妤相妒嫉 。
这首小诗四用婵娟 , 分别形容花、竹、雪、月 , 都是自然界最美丽的物象 。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 , 曾经令画工依照此诗意境作《四时婵娟图》 , 以花当春 , 以竹当夏 , 以月当秋 , 以雪当冬 。
文章插图
三、美好姿态的物体 例如月亮等
1、花木
《竹十一首 其十》(唐·陈陶)
丘壑谁堪话碧鲜 , 静寻春谱认【婵娟】 。会当小杀青瑶简 , 图写龟鱼把上天 。
这里的婵娟不是形容词了 , 而是作为名词使用 , 代表了竹子 。
2、月亮
中秋月(唐·薛莹)
三十六旬盈复缺 , 百年堪喜又堪伤 。劝君莫惜登楼望 , 云放【婵娟】不久长 。
这首诗的婵娟是指月亮 , 或者准确点说是“美丽的”月亮 。
文章插图
四、千里共婵娟不是苏轼的首创
千里共婵娟也不是苏轼的首创 , 是苏轼化用了前人的诗句 。
《怀江南同志》(唐·许浑)
南国别经年 , 云晴波接天 。蒲深鸂鶒戏 , 花暖鹧鸪眠 。
竹暗湘妃庙 , 枫阴楚客船 。唯应洞庭月 , 【万里共婵娟】 。
《筝》(唐·张祜)
绰绰下云烟 , 微收皓腕鲜 。夜风生碧柱 , 春水咽红弦 。
翠佩轻犹触 , 莺枝涩未迁 。芳音何更妙 , 【清月共婵娟】 。
苏轼的”千里共婵娟“和许浑的”万里共婵娟“只是一字之差 , 可以说苏轼化用了许浑 , 也可以说二人都是从谢庄《月赋》中化出:美人迈兮音尘阙 , 隔千里兮共明月 。
五、苏轼千里共婵娟是什么意思?
再看一遍苏轼的这首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无论从苏轼所化用的前人诗句来看 , 还是苏轼自己的《水调歌头》 , 婵娟前面都有“月”的意象 , 所以这里不可能代表月亮 。
唯应洞庭【月】 , 万里共【婵娟】 。《怀江南同志》(唐·许浑)
芳音何更妙 , 清【月】共【婵娟】 。《筝》(唐·张祜)
古诗词中非常忌讳使用重复的意象 , 上面的两首唐诗中 , 月和婵娟距离非常近 , 所以不可能前边是月亮、后边还是月亮 。那么苏轼的《水调歌头》的婵娟呢?道理差不多 , 月和婵娟的距离也不远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苏轼这个婵娟可以理解为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的意思 , 因为有婵娟二字 , 所以是美好的拥有一轮明月的良辰美景 , 或者可以理解为此时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光 。如果把婵娟直接解释为月亮不太准确 。
苏轼这种用法和南北朝鲍照的《学刘公干体诗》差不多:
白日正中时 , 天下共明光 。
明光自然是白日的明光 , 前后不是完全重复的同一物象 , 白日、明光和月、婵娟的用法一样 。
文章插图
结束语
苏轼的作品中不仅仅《水调歌头》中使用了“婵娟“二字 , 其他的”婵娟“也不外是以上提到的几个含义 。
《 霜筠亭》中的婵娟是竹子的身影或姿态:
解箨新篁不自持 , 【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 , 须待秋风粉落时 。
《江城子·前瞻马耳》是指月亮展现出美丽的形象:
前瞻马耳九仙山 。碧连天 。晚云閒 。城上高台 , 真个是超然 。
莫使匆匆云雨散 , 今夜里 , 月【婵娟】……
苏轼《诉衷情》中”斗婵娟“ , 是从李商隐“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化用而来 , 比一比谁的姿态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