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节气食物有哪些 夏至节气有哪些食物可吃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至节气有哪些食物可吃,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
夏至节气吃什么食物
粽子
西北地区会在夏至当天吃粽子,并且会取菊用灰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夏至到来,阳气一天天萎缩,阴气一天天生长,这个时候要送走旧的阳气,粽子里的糯米、红枣,从中医角度来看是象征阳的东西,人们把它们包起来吃下去,就是和阳的季节告别的意思 。所以有说法称,“吃粽子,最早是一种仪式性的吃 。”
凉面
山东各地在夏至的这一天里是要吃凉面条的,也就是过水面,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的往嘴里捞面吃,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只是吃饭了,更是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 。
面条
“冬至饺子夏至面 。”这句俗话说的是老北京另一民俗 。因为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是麦子,在新麦收获之时,人们用新面制作喜面是喜庆丰收的最好方式 。吃面条不但营养丰富能满足人们的口腹需求,而且吃着巧手制出的众多样式的面条,还能给生活带来多样的乐趣 。

圆糊醮
以前的时代里人不分贫富都在夏至日的时候祭其祖,俗称“做夏至”,祭祀祖宗除了要一些常规的贡品之外,还会特别加上一盘的薄丝饼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日吃面尝新的习俗,也有人用麦粉调糊糊,摊成薄饼烤熟食用 。
“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的农户会将做好的醮坨用竹签穿好,插在水田的缺口流水的地方,并且燃烧香以此祭祀,祈求可以丰收 。因此浙江绍兴依然有夏至吃圆糊醮的习惯 。
不同地区的夏至习俗
1.山东地区的夏至习俗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 。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 。《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凉面烟台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烟台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
2.平阴一带地区的夏至习俗

伏日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 。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 。”烟台招远吃水饺,滨州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济宁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 。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 。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
3.岭南地区的夏至习俗
狗肉本来是中国人的肉类主食,后来有一个赵姓的皇帝属狗,才禁止吃狗肉,因为吃狗肉就是吃皇帝 。清朝时期满洲人做皇帝,而满洲人不吃狗肉,想禁而没法禁 。只是中国人后来吃狗肉的人慢慢地少了下来,因而吃狗肉从由中国人的肉类主食变成了肉类副食 。
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 。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 。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夏至食狗肉的风俗,民间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语,意思是夏至这天,许多狗被杀掉,没路可逃 。民间说法是,狗肉性温,大补元气,属性燥热,仅适宜秋冬季节食用,夏天吃狗肉会上火,外热加上内热,对身体不利 。
但夏至这天例外,夏至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会热气,不会对身体引起不适,反而会对身体有益 。大概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吧 。当然,夏至吃狗肉,也应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 。夏至吃狗肉何以如此热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 。“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