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大佛的发髻起什么作用 乐山大佛的发髻有多少个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据考证真实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 。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 [9] ,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
大佛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海通和尚主持修建,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去世 。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 。后经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韦皋捐赠俸金,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修建完成,前后共历经90年 。
【乐山大佛的发髻起什么作用 乐山大佛的发髻有多少个】海通和尚,出生于黔中道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本名清莲 。他十二岁出家,师从于高僧慧净,二十四岁时离师游历天下 。相传海通和尚游历至此时正是夏天,每当这个季节降雨频繁,江水汹涌倾覆过往船只,山洪暴发,毁坏农田 。再加上当地传说三江汇聚之处有“水妖”,千百年来这里的百姓深受水患之苦 。当时唐朝受玄奘法师西行影响佛教大兴,《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王城东北山阿有立佛石像,高百四五十尺,金色晃曜,宝饰焕烂了 。”佛教僧人信徒无不向往,这就是巴米扬大佛 。玄奘法师的一句赞扬更是激发了历代僧人建造大型佛像的宏愿 。出家之人慈悲为怀,了解到当地百姓的疾苦后海通和尚当即许下宏愿,要“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建造一个天下无双的弥勒佛像,让它日日夜夜、千秋万世面对浩浩三江,安澜镇涛,保佑苍生 。借助佛的法力镇住水患,普度众生,庇佑行人和过往的船只 。还一方百姓太平 。开始建造大佛的消息一经传开,远近的百姓和能工巧匠都争先恐后的云聚到了凌云山 。到了开工的那天,天降祥云,阳光普照,工匠千锤击石,喊声震天,场面千古少见 。一方方巨石从高高的山岩上坠落江中,激起千重巨浪,那些深藏在江底的兴风作浪的水怪,都惊慌地窜出水面,仓皇逃遁 。自从乐山大佛修建完成后,这里的水势变得平缓了许多,(科学证明是因为修大佛时掉落的石料落入河底,将河底的深坑和漩涡填平的缘故),自然灾害也有所减少,正是乐山大佛保佑了当地百姓 。乐山大佛不仅是佛教古迹,更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