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闲云野鹤句子 闲云野鹤是什么意思

“闲云野鹤”是指飘浮的云、野生的鹤 , 它用来比喻生活闲散、脱离世事、不受尘事羁绊的人 。在处处受制于人的现实世界中 , 这种生活方式似乎特别令人向往 , 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愿望 。虽然愿望看起来如此强烈 , 但我们似乎极少能看见人们真正地去追求这样的生活 。很多人也许会说 , 如果我有了足够的物质基础 , 我就会去做“闲云野鹤” 。然而 , 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 , 他们的想法也就变了 。
人们似乎仅仅是在羡慕那些自己当下所缺少的东西 , 而不是真的去追求那种淡泊的生活 。没钱的人希望做有钱人 , 没“闲”的人希望有“闲” , 这是人之常情;而有钱的人依然一如既往地希望赚更多的钱 , 很少有人能够放下赚钱的欲望 。有能力的人应付赚钱的事情轻松自如 , 也顺其自然;而没有能力的人也同样不言放弃 , 不断地折磨着自己神经 , 挑战能力的极限 。这都是本能、欲望在驾驭着我们的意识 , 而我们常常处于我们不自知的“无意识”状态 。正因为如此 , 我们在谈论自己的欲望时时常会“顾左右而言它” , 但欲望在我们面前却表现得非常坦诚和直白 。我们也许应该意识到 , 愿意做又能够做“闲云野鹤”的人也许是天生的 , 与物质多寡并没有太大关系 , 没有做到只怪我们自己的诚意不够 。在真正的“闲云野鹤”的世界里 , 应该只有精神的领地 , 而没有物质的居所;但在凡夫俗子的世界里 , 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 , 也可以把物质想象为某种形式的精神 。耶稣说过:“上帝的归上帝 , 恺撒的归凯撒 。”而我们应该郑重地对自己说:“精神的归精神 , 物质的归物质 。”
“闲云野鹤”并不是物质丰富的结果 , 而是一种不可言传的精神境界 , 甚至这种境界与人性的特征并不相符 。如果我们用客观、理性的语言来描述“闲云野鹤”式的生活的话 , 那应该是一种松散的、没有方向的、悠闲自在的活动方式 , 就像一团水汽那样自然而然地消散了 , 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相反 , 我们眼中的生命是一个正在勃发的有机体 , 它有冲动 , 有激情 , 有运动的方向 。生命体不是一个消沉的东西 , 它不会消散 , 也不会静如止水 , 它是一个“活物” 。生命需要不断前行 , 需要追寻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人无欲无求 , 他的行动就缺少了秩序和方向 , 他的人生也就失去了不断进化的机会 。如果再消沉一点的话 , 人的精神状态会随之变得低迷 , 这就会影响到人的生理状态 , 增加了疾病出现的概率 。这种状态也许就是老子所说的“无为” , 或者释迦牟尼所追求的“涅槃” ,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通常 , 对于一个“有意义”的生命而言 , 目标是不可或缺的 , 不管这个目标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 , 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 , 目标对于生命来说都是一盏明灯 。
为什么有些人要选择“闲云野鹤”式的生活?换个角度来看 , 也许是其能力不济的结果 。通常 , 有能力的人生下来便勇往直前 , 而能力差的人会一直畏畏缩缩 , 最终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 。如果问 , 哪一种选择是正确的?应该说 , 适合自己的就是正确的 , 盲目效仿他人就是错误的 。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客观的生命 , 它是不能随意被更改的;每个人也拥有一个主观的生命 , 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作出一定的改变 。关键是 , 我们要学会看清自己 , 理性地对待自己的特质 。如果让那些有能力的人去过“闲云野鹤”式的生活 , 他们也许会觉得太压抑 , 心有不甘;而让那些能力欠缺的人担当重任 , 他们也许心有余而力不足 , 身心会受到伤害 。对此 , 我们应该各取所需 , 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状态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 工作是生存的手段 , 非常辛苦 , 看在赚钱的份上他们只能尽量去忍耐 。他们非常羡慕那些在工作中活力四射、乐趣无穷的人 , 或者那些生活没有压力、悠闲自在之人 。于是 , 他们将两者进行了折衷 , 设想用业余爱好来替代纯粹的工作 , 这样就不会感到那么乏味和辛苦 。这似乎能够解决一些问题 , 既不会因无所事事而脱离社会 , 又不会因工作压力而感到烦恼 。其实 , 任何事情一旦变成了职业 , 就不会像当初看起来地那么美好 , 竞争的压力会破坏所有美好的感觉 , 人们不在有闲心去享受其中的乐趣 。除非你有足够的能力应付现实中的困难 , 才会使得工作更像是爱好 , 并从中得到很多快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