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芙蓉山寺简介 韶关蓉山古刹


韶关芙蓉山寺简介 韶关蓉山古刹

文章插图
韶关市芙蓉禅寺(史料记载先后亦有“蓉山古刹”,“芙蓉庵”,“芙蓉山寺”之名) 。改革开放后恢复宗教政策后注册用名“韶关市芙蓉山寺”,2018年2月6日后更名为“韶关市芙蓉禅寺”)位于韶关市武江区河西约2.5公里处的芙蓉山上 。芙蓉山海拔约282米,东临北江,北接主城区 。芙蓉禅寺则位于海拔约230米处,坐西南向东北 , 处高望远,背靠芙蓉山,面向韶关城,沐浴天然氧吧,俯佑芸芸众生 。晨观旭日东升,暮睹万家灯火,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 身临其境 , 放眼望去 , 顿使游人心旷神怡,是一处闹中取静的旅游朝圣胜地,同时也是韶关市城市发展的绿核 。
早在2100多年前韶关开始建城时芙蓉山就早已闻名于世,最早在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韶关开始设曲江县,为韶关建城之始,当时已经有个叫康容的道士在芙蓉山砌灶炼丹 。东晋咸和初年(公元326年),炼丹派开山大师葛洪在韶关浈江河畔(现在东堤北路)建津头庙,并来往芙蓉山炼丹,写下道教名著《抱朴子内篇》 。故芙蓉山后世有“蓉山丹灶”之名,为曲江二十四景之首 。
唐朝年间,六祖慧能大师受邀来韶,在芙蓉山脚下宣讲《法宝坛经》 。记载,僧尼道俗皆来皈依听六祖慧能大师宣讲佛法,此是芙蓉禅寺佛脉记载伊始 。在大殿正门上,上书“蓉山古刹” 。两侧留有一幅古对联,“蓉山留胜境,古刹列名山” 。这幅对联是“蓉山古刹”四个字最好的诠释 。在大门两侧各有一石鼓 , 刻有卷草纹浮雕 。卷草纹是中国传统图案之一 。汉代图案中已有卷草纹 。南北朝时期 , 卷草纹大量运用于碑刻边饰,敦煌莫高窟的北朝壁画中多绘有卷草纹,因盛行于唐代故名唐草纹,我们从这对卷草纹的造型中也能看到几千年来的风云变幻 。芙蓉山寺前殿右廊墙壁上 , 嵌有两块青石碑,一块记载“重修芙蓉寺收安数目开列及芨……”,因风化严重,其余碑文几乎无法辨认,可见年代久远 。北宋年间,道教著名人物“南五祖”紫阳真人张伯端主持津头庙,继续上芙蓉山炼丹 , 后人把这条路称为“五祖路”(就是现在西河五祖路),是道教南五祖炼丹派的发源地之一 。
这里陆续有韩愈、许浑、苏轼、李三近、廖燕等文人墨客登山吟诗,为芙蓉山留下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其中以韩愈的《木芙蓉》和宋朝苏轼赞美芙蓉花的《和陈述古拒霜花》最为有名 。明清八大家之一、韶关本地诗人廖燕也有一首《芙蓉丹灶》描绘芙蓉山:“万曡芙蓉一径通,仙人遗址更巄嵷 。烟熏半壁苔犹黑,丹染千山树欲红 。玉简尘封蝌蚪字,药栏春长兔丝丛 。登临我亦乘云去,相见蓬莱弱水东 。”近代,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就是这座历史名刹 , 成为了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共产员的芙蓉山监狱 。很多当年的革命者都曾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芙蓉山监狱 , 如李卡、张海鳌、筱静等 。这些英雄儿女在芙蓉山监狱,受到了严重的迫害直至牺牲 。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时,孙中山、宋庆龄、张发奎、陈济棠、李汉魂、余汉谋等名流在这里留下足迹和图文资料 。
解放后,芙蓉禅寺成为作为部队驻地,后为护林农?。钡椒掀奈?。几度兴衰,饱经沧桑的芙蓉禅寺直至一九八三年才由市政府拔款,按具有清代岭南特色的原貌进行修复,修复后的“蓉山古刹”占地面积12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分前殿、后殿、功德堂、左右厢房等 。
【韶关芙蓉山寺简介 韶关蓉山古刹】2013年年底,韶关市政府邀请万行法师正式接手芙蓉禅寺并主持其修复工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