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习俗有哪些? 元宵的风俗有哪些?( 二 )


“吃元宵”的信史始于宋代,彼时民间流行一种正月十五吃的新奇食品,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以此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
走百病 迎紫姑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唐·李商隐《观灯乐行》
明清时,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妇女夜间约齐外出行走,一人持香前导,且须上桥,谓可健身却病,称为“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参与者多为妇女,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走郊外,目的是祛病除灾 。她们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又称“走桥” 。江南苏州一带称为“走三桥” 。
【元宵习俗有哪些? 元宵的风俗有哪些?】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迎紫姑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另一说正月十五,紫姑因穷困而死 。百姓们同情她、怀念她,有些地方便出现了“正月十五迎紫姑”的风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