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的由来,通州区潞河的由来?

通州区潞河的由来隋时期,修建大运河,其中,海河到涿郡的一段,因潞县,因而也称为潞河 。
北运河,是大运河最北边的一段,是海河支流之一,其上游是温榆河,发源于北京以北、燕山西段的军都山,向南流,温榆河与通惠河,在通县张家湾一带汇合,自此称为北运河,北运河汇入海河 。
因为通县古称潞县,因此,北运河又称潞河,也称为白河,又称沽水 。

通州的由来,通州区潞河的由来?

文章插图
通州各村名的来历北码头
北码头在上世界80年代之前,“北码头”称作“上马头”(古代“码头”写成“马头”,因与中马头(今土桥村东北处)、下马头(今张家湾处)相呼应而名,是因此处码头处于张家湾运河段的上游 。今改成“北码头”,而没有相呼应的“南码头” 。然而,在明代中期,此处夹运河设有东、西两座码头,分称为“东上码头”“西上码头”,形成自然村落后,就以码头分称村名 。清嘉庆十三年(1808)运河改道为今天的走向后,这里就不能再设码头了,但村名被保留下来,民国间,两个自然村落组成一个行政村,改名“上马头” 。
张家湾以其他地上物命名的村庄
大、小北关与前、后南关 烧酒巷 皇木厂
大、小北关与前、后南关 “关”是“关厢”的意思,而“关厢”又是指城门外附近的地区 。北关在城门之北,南关在城门之南 。大、小北关村几近东西并列,前、后南关而是南北相望 。
【通州的由来,通州区潞河的由来?】北关指元代柳林镇行宫之城的北关 。南关同是该城的南关 。元朝在柳林镇海子处建行宫,建有宫城,设有南、北两座城门,多朝帝王至此游幸、避暑或办理朝廷要务,为行宫服务的人员或农民逐渐聚居于南北城门之外,遂形成4个自然村落,以大、小或前、后分称之为大、小北关和前、后南关 。
通州的由来,通州区潞河的由来?

文章插图
南北通州的来历通州因运河而得名,取“漕运通济之义”,通州也因大运河而盛极一时 。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单独设县,取名为“潞”,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升县为州 。为了祈佑漕运“通顺畅达”,于是更名为“通”,通州便自此得名 。
“通”,在《国语?晋语二》载:“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这里的“通”有到达、通到的意思,古代从通州沿运河可南达大江南北,沿蓟、襄可东达松辽平原,出了居庸关可北至长城内外;《易?系辞上》中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通”在这里有贯通的意思,古代通州从开河到封冻,运河上“樯杆如簇”、“万国梯行满潞川”,南来北往的客商和出使入贡者络绎不绝;《周礼?考工记?序》又说道:“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谓之商旅 。”
这个“通”又有流通、交换的意味,借助于京杭大运河,南方的粮、盐、丝绸、茶叶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船运至通州,北方的地方特产又从长城各口入关,通过骆驼或大车运到通州,经过交易后各自载货返回 。因此,通州成了“水陆要会”和“百货之所聚”,真正成了一个重要的沟通枢纽 。
北京小海子村地名由来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下辖村 。
小海字村自明朝正德年间,便已开始聚落成村,迄今约500余年 。初成村落之时,并不是“小海字”,而是“小海子”,当时村子面前有个水淀子,按照当地习俗水淀子都被称为海子,为了区别于附近更大的南海子,遂称这个村子为“小海子” 。由于500年来史书的不断撰写,把当时的小海子写成了“小海字村” 。村名小海字原本是‘小海子’,‘子’后来改成了‘字’ 。
北京朝阳区常营(回族乡)的地名来历是什么常营(回族乡)地名来历史料记载:明朝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马步舟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 。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 。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 。常遇春将军,所部的一支回民军队驻扎的营地,后世称为“常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