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的由来,七保安驴肉的由来?

七保安驴肉的由来在清丰县七宝安村和袁家村一带,传说是战国时孙膑摆下的迷魂阵 。凡是初到这里的人,无不迷失方向,辨不清南北东西 。在当地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西七保安,南袁家,拐个弯儿就迷啦 。”
据传,清朝嘉庆年间,自山东乐陵经宁津至河北的吴桥,有一条重要的邮路,往来的邮差很多,保店就是这条邮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过往的邮差经过保店,都要放下邮件,停下来歇脚,在保店的酒馆里要上一壶老酒,几盘猪羊杂碎,喝酒暖身解乏 。久而久之,邮差们对保店酒馆里单调的菜肴感到厌倦了,但保店人只会做猪羊杂碎之类,实在做不出别的稀罕东西来留住这些常客,心里十分着急 。
那年冬天,地面上结成了坚硬光滑的地皮甲 。当时,李守恒的高祖养了一头毛驴,平日里全靠它下地干活,是家中的宝贝疙瘩 。不料,这头毛驴在滑溜溜的地上行走时摔断了腿,久治不愈,成了一头废驴 。李高祖心一横,将驴杀掉,炖了一锅香喷喷的驴肉 。开酒店的老板得知后,如获至宝,从李高祖手里买去,请邮差们品尝 。邮差吃过后,连声称道味美无比 。从此,当地人不再把毛驴只当做畜力饲养,逐渐成了一道美食 。李守恒的高祖也改行干起了宰杀毛驴制作熟肉的行当,从此代代相传 。
然而,真正让保店驴肉声名远扬的,竟是当地的武林豪杰 。在当地,自古就有“宁吴二县出刁民”的说法,这里的“刁民”,并不是泼皮无赖,而是封建官衙对习武百姓的蔑称,意思是指宁津和吴桥二县练武术、耍杂技的人很多 。其中,李守恒的一个老爷爷就是有名的武林高手,人称“南拳李” 。据说,“南拳李”在保店开有武馆,门下弟子成百上千 。当时,河北沧州有个自称“北脚王”的人心里不服,便前来叫阵比武 。二人商定不动手过招,只表表功夫 。于是,二人与众多看客一起来到一片杨树林中,“北脚王”挺身抬脚,将一棵碗口粗的白杨树拦腰踢断,众人齐声叫好 。随后,“南拳王”走到一棵略小的树前,双拳缓缓向树推去,只见这棵树未见动静,树后几步远的另一棵比“北脚王”踢断的树更粗大的杨树,却被一下子击断 。见此情景,“北脚王”自愧功力不如 。后来,武林中人请教“南拳王”何以有此神功,“南拳王”道,这全得益于保店驴肉,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七穴八脉 。从此,宁津四处闯荡江湖、习武卖艺的人为强壮筋骨,便常食驴肉,并将此说和保店驴肉一起,带到四面八方 。
李守恒说,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保店驴肉的成名,诚然与宁津武术杂技艺人的传播有关,但它能吸引住众人之口,并成为清朝宫廷的贡品,最根本的是依靠它的美味可口 。

袁家的由来,七保安驴肉的由来?

文章插图
黄天八记是哪八记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等
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
1、《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此文记叙了作者发现和宴游西山的经过,描写了西山的怪特,抒发了对怀才不遇愤懑和现实丑恶的无奈之情 。
2、《钴鉧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第二篇 。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
3、《钴鉧潭西小丘记》是唐代的柳宗元创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选自其代表作《永州八记》,是其中的第三篇 。
《钴鉧潭西小丘记》语言简约精炼、清丽自然,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 。其利用托物言志、融情于景等写作手法,巧妙地将柳宗元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 ,静静的描绘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 。
4、《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散文,《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 。这篇散文先详细描绘了小石城山的形状、布局,突出其酷似石城,赞叹山石树木的疏密仰伏,好像高明者有意设计、布置的,然后自然转入关于“造物主之有无”这一重大哲学命题的议论 。
这篇散文写景生动形象,抒情自然,说理直接,将自己内心怀才不遇的苦闷寄予在景物描写中,借景抒情,情曲旨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