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间祭祀主要祭什么?祭祀流程是怎么样的?( 二 )


《尧典》的“出日”、“日永”、“纳日”、“日短”,构成一岁中四时的分点,即所谓二至二分,是四个有天象根据的中气,春分、秋分日夜平分,夏至日长,冬至日短,均可揆度测出 。四中气构成了中国古代历法的四个基本要素,其认识是与古代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实践紧相联系的 。《尧典》的“寅宾出日”,是在仲春,又在“平秩东作”之际举行;“寅饯纳日”,是在仲秋,又在“平秩西成”之际举行,似有观象授时,“顺时覛土”①的意义,透露出上古时期人们对于日地运动规律的观察与探索 。
当代学者有据《尧典》所述星象,推定其观测地纬有东南西北地域大范围之别,星象出现的真年代是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初,《尧典》底本的写成年代,上下限当在距今3600~4100年之间,不能晚到夏代末期② 。如这一推测成立,则所谓“寅宾出日”和“寅饯纳(入)日”的祭日神之礼,早在夏代已有之,但决非指天天拜祀日出日落,一般是定在春秋季某个有天象标准的日子中举行 。
甲骨文中也有记商代人观察日出或祭出日人日的史料 。有一片三期卜骨上记有下列一组祭日卜辞:
王其观日出,其截于日,■ 。
弜祀 。
弜■ 。
其■湡,王其焚 。
其■(沉) 。
■,其五牢 。
其十牢 。吉 。(《屯南》2232)“观日出”和“截于日”,前者是具体物象,后者是概念抽象化的受祭格 。截有治义,如《诗?大雅?常武》:“截彼淮浦”,毛传:“截,治也 。”商王观察日出而治祭日神,有认识自然现象和辨识太阳视运动规律的内在内容,其治祭自有揆日测度天象标准的祭礼意义 。在举行的祭礼中,还施行了■杀牛牲、祀祝、焚烧、沉玉于河等一系列祭仪 。值得注意者,此次观日出的祭地是在偶地,与《尧典》说的“宅嵎夷曰肠谷,寅宾出日”,全相密合,绝非偶然 。其地可能在山东,《尚书?禹贡》有云:“海岱惟青川,嵎夷既略 。”《说文》云:“嵎夷在冀州阳谷,立春日,日值之而出 。”大概这一把日祭地的选定,起自夏代,商人承之,有“顺时覛土”的特殊地望标位 。世界民族中祀日之地的选定,也可见到这类现象 。如秘鲁古印加帝国的萨克萨瓦曼祀日祭地,利于观日,当时逢6月24日(南半球冬至日)在此祭太阳,祭时四方点圣火① 。日本祭太阳重视东西轴,或以二至的日影来定祭地,如高安山既是夏至日出山顶的场所,又是冬至太阳沉于海的观察地② 。说明世界民族在各自的文明发展进程中有其共性,而中国的夏商,通以春秋季某特定日子和某一特定地点观测太阳与祭日,显示了固自的特色 。
甲骨文中又有记商人祭出日入日者,一期有4条:
戊戌卜,内,呼雀■于出日于入日 。
戊戌卜,内,呼雀■一牛 。
戊戌卜,内,■三牛 。(《合集》6572)
……其入日■……(《合集》13328)
三期有3条:
乙酉卜,又出日入日 。(《怀特》1569)
……[出]日入日……(《屯南》1578)
惟入日酒 。(《屯南》4534)
四期有16条:
丁巳卜,又出日 。
丁巳卜,又入日 。(《合集》34163+34274)
辛未卜,又于出日 。
辛未又于出日 。兹不用 。(《合集》33006)
癸酉又出[日] 。(《续存》上1829)
癸酉……入日……其燎……(《合集》34164)
……日出日裸……(《明后》2175)
□□□,[酒]出[入日],岁三牛 。兹用 。二
癸□□,其卯入日,岁上甲二牛 。二
出入日,岁卯多牛 。[不用] 。二(《屯南》2615)
癸未贞,甲申酒出入日,岁三牛 。兹用 。三
癸未贞,其卯出入日,岁三牛 。兹用 。三
出入日,岁卯[多牛] 。不用 。三(《屯南》890,此片与上片为同套卜骨)
……出入日,岁三牛 。(《合集》32119)
甲午卜,贞又出入日 。
【古代民间祭祀主要祭什么?祭祀流程是怎么样的?】弜又出入日 。(《屯南》1116)
共计23辞,祭出日入日的祭仪,有■、■、又(侑)、燎、裸、岁、酒、卯等 。早期盛行■祭,似同于上述三期观日出的■杀牛牲之 祭 。晚期流行情祭及剖牲的卯祭 。用牲多用牛畜,或一牛二牛三牛至多牛不等 。有一大可注意事象,即祭出日入日,有与祭先祖始王上甲相兼者 。据《孝经?圣治》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 。”邢是疏云:“祭天则天神为客,是外至也,须人为主,天神乃至,故尊始祖以配天神,侑坐而食之 。”①看来,商代已产生了这类“尊始祖以配天神”的强化王权的祭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