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鸣翠柳 全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全诗

文章插图
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
出自:《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 。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 , 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
赏析:
四句诗描绘四幅图景 , 分开来如四扇条屏 , 合在一起又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 。首句写草堂周围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 , 一派愉悦景象 , 呈现一片生机 , 有声有色 , 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 , 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 。
晴空万里 , 一碧如洗 , 白鹭在“青天”映衬下 , 色彩极其鲜明 。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 , 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 。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 , 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
“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末句再写从门外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 。“万里船”三字意味深长 , 因为多年战乱 , 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 , 船只不能畅行 , 而战乱平定 , 交通恢复 , 才能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 。
【两个黄鹂鸣翠柳 全诗】“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 , 一言空间之广 , 一言时间之久 。诗人身在草堂 , 思接千载 , 视通万里 , 胸次开阔 。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 , 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 , 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 , 江船的出现 , 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全诗对仗精工 , 着色鲜丽 , 动静结合 , 声形兼俱 , 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全诗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绝句》泽文 ,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婉转地歌唱 , 一队整齐的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 , 可以望见西岭上堆积着终年不化的积雪 , 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
公元755年 , 爆发安史之乱 , 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第二年 , 叛乱得以平定 , 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 , 他的心情很好 , 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 , 情不自禁 , 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
杜甫
杜甫 , 字子美 , 自号少陵野老 ,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 与李白合称李杜 , 后人称他为诗圣 , 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 , 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
三十五岁以后 , 先在长安应试 , 落第 , 后来向皇帝献赋 , 向贵人投赠 。官场不得志 , 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 , 安史之乱爆发 , 潼关失守 , 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 , 虽然躲避了战乱 , 生活相对安定 , 但仍然心系苍生 , 胸怀国事 。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