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作者简介


陋室铭作者简介

文章插图
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 。
1、早年生活
刘禹锡,其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之子刘胜,七代祖刘亮,事北朝为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父亲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迁居苏州 。刘禹锡生于大历七年(772年),其父、祖均为小官僚,父刘绪曾在江南为官 。
刘禹锡并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 。他很小就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和吟诗作赋,既聪明又勤奋,在诗方面,曾得当时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的熏陶指点 。贞元六年(790年)十九岁前后,刘禹锡游学洛阳、长安,在士林中获得很高声誉 。
贞元九年(793年),与柳宗元同榜进士及第,同年登博学鸿词科 。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释褐为太子校书,不久丁忧居家 。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节度使兼任徐泗濠节度,辟刘禹锡为掌书记 。后随杜佑回扬州,居幕期间代杜佑撰表状甚多 。
贞元十八年(802年),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簿,不久迁监察御史 。当时,韩愈、柳宗元均在御史台任职,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
2、贬谪生涯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卒,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原太子侍读王叔文、王伾素有改革弊政之志,这时受到唐顺宗信任进入中枢 。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 。
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 。“二王刘柳”集团在短短的执政期间采取了不少具有进步意义的措施,但由于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很快宣告失败 。
唐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赐死,王丕被贬后病亡,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八人先被贬为远州刺史,随即加贬为远州司马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同时贬为远州司马的共八人,史称“八司马”) 。
此后,刘禹锡在朗州近十年 。期间,刘禹锡创作了大量寓言诗,表达了对当朝权贵的极大不满,又写了许多赋来表达自己不甘沉沦的雄心 。由于接触当地民间歌谣,从中吸取了营养,他的诗歌创作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
同时,他还写了多篇哲学论文,最重要的便是与柳宗元《天说》相呼应的《天论》三篇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2月),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 。
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贬谪到更远的播州去当刺史,幸有裴度、柳宗元诸人帮助,改为连州(今广东连州市)刺史 。
次年三月(816年),刘禹锡创作了《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得罪执政,被外放为连州刺史 。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 。
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 。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 。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 。
3、晚年生活
大和元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 。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 。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 。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
会昌元年(841年),加检校礼部尚书衔 。世称刘宾客、刘尚书 。刘禹锡晚年到洛阳,与朋友白居易、裴度、韦应物等交游赋诗,唱和对吟,生活闲适,和白居易留有《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与白居易,裴度留有《汝洛集》等对吟唱和佳作。
此后,他历任集贤殿学士、礼部郎中、苏州刺史、汝州刺吏、同州刺史,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病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岁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葬在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
4、主要作品
【陋室铭作者简介】刘禹锡在元和十三年(818年)曾自编其著述为“四十通”,又删取四分之一为“集略” 。这是最早的刘禹锡集和选本,今都不传 。载《刘禹锡集》40卷 。宋初亡佚10卷,仅剩余30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