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全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教案( 三 )


②澄清石灰水中吹气
③碳酸钙粉末和稀盐酸反应
在实验之始,也向学生作了提示引导:
发生了什么反应?(反应原理)
称哪些物质?(反应物、生成物分析)
怎么称?(实验的步骤:取样、称量、混合、再称量、记录数据)
并在学生课堂实验单上体现出来,便于学生操作和梳理 。(降低难度、引导探究方向)
三、说教学程序
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我紧紧抓住这一点 。通过远古的森林变为沉睡在地下的煤矿(图片),无色的氢气可使火箭飞向太空(图片),天宫一号发射过程中,推进剂液氢液氧的反应及氢气+氢气→水的动画模拟,带
领学生进入奇妙的化学世界,激发学生积极的探索兴趣 。并在分子论、原子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化学变化微观过程中的量变来推测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
2、实验探究,合作交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即按“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这样学生通过做实验、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逐步建立质量守恒定律,真正领会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体验化学的再发现过程,学习科学家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方法,历练自己的智慧 。但一个定律的发现仅靠理论的支撑、几个实验的归纳是没有说服力的 。当年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历经几代科学家才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 。通过引证质量守恒定律发展简史,不仅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敢想敢做,严谨、坚持的科学态度,也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 。
3、解释应用,拓展提高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之后,运用它来解释、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建立一个化学模型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能用这些“化学化”的东西解释、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①氯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第1题再次凸显守恒的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②Ⅰ、4克氢气和32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能生成 克水
Ⅱ、4克氢气在100克氧气中完全反应,能生成 克水 。
(第2题意在让学生发现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两字的含义 。)
③Ⅰ、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表示为:
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水 → 淀粉+氧气
催化剂
则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
(第3题意在凸显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
光合作用
Ⅱ、 若已知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 + 6H2O → X + O2
催化剂
则可确定淀粉X中一定含有 元素 。说明判断理由 。
(第3题意在凸显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
4、作业的布置:
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相信那则广告:“水变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你会加盟吗?请谈一谈你的想法 。
体现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自觉地把化学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鼓励学生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带进课堂 。,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际中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种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为主,师生协作,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重点的合作探究教学形式,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 。
1.两个体现
(1)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2)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
2.四个突出
(1)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
(2)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
(4)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
元素元素符号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元素 。2.元素符号 。3.单质和化合物 。4.氧化物 。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核电荷数相同则元素种类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也不同,即质子数的变化,引起了元素的种类变化的事实,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