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白洞比黑洞更可怕?

黑洞和白洞都是通过广义相对论推测出来的天体存在形式,由于它们都过于极端,均超出了现有人类的认知程度,因而显得非常神秘 。现在科学界对黑洞的研究,相对于白洞较多,而且更有成果,并且通过各种方式都印证了黑洞的存在,反观白洞,则仅仅存在理论阶段,现在根本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它,所以人们对白洞“想象”的成分要更多 。那么,拿一个现在还不确定的事物,来与黑洞比较,是如何得出比黑洞更厉害的结论呢?
黑洞和白洞都是广义相对论推测出来的天体
按照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其核心问题,就是要着力解决引力的来源、引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按照广义相对论,任何存在质量的物体,哪怕非常微小,都会引发时空的扭曲,从而形成引力,物体的质量越大,对时空的扭曲就会越明显,产生的引力就越大 。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广义相对论可以用两个特征规律来表达,一是引力场方程,表达物体的质量对时空曲率的影响;另外一个是测地线方程,表达的是微观粒子在引力场中运动的规律 。
首先看一下,当物体的质量增长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它引发的引力场扭曲,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周围物质包括微观粒子的运动轨迹,使引力场的方向一直向着大质量物体的中心延伸,从而在一定距离内,连运动速度最快的光子,也无法挣脱引力场的束缚,这就相当于在这个巨大质量物体的一定范围上,形成了一个界限(事件视界),界限以内的所有物质都无法逃离,也无法被监测,更没有任何与外界的信息联系,这就是黑洞的由来 。
根据广义相对论时间对称性原理,既然存在黑洞能够在视界内吸进所有物质,如果按照反时间线进程,势必也存在可以向视界外部不断输出物质的这一过程,也就是“白洞”猜测的理论基础,白洞也有一个事件视界,只不过与黑洞正好相反,视界以内的物质和能量会被“挤出”去,而对处于外部的物质,当然也包括光线,具有极大的排斥力,根本靠近不得 。
黑洞和白洞都不能直接被观测到
由于黑洞巨大的引力作用,光线不能从内部散发,因此不可能会被我们直接观测到 。但是,黑洞的超强引力,也会对处于视界外缘的物体产生作用,使其运动规律发生明显改变,所以科学家们可以用间接的方式来探测黑洞的存在 。
比如,在一片特定的空间中,如果发现若干星体的运动规律异常,但用已经观测到的结果不能解释这种异常,那么就有可能存在着一个不能被直接观测的大质量天体 。或者通过观测出一片区域的空间温度出现异常,能够反推出中心区域的“非寻常”特征,也可以间接来发现黑洞的存在 。科学家正是用以上间接的方法,“拍摄”除了首张黑洞的图像 。

对于白洞来说,由于其对视界外的所有物质都具有巨大的排斥力,光线也无法从它发出,也不能吸收光线,所以理论上也不能被直接观测到 。根据多普勒效应,如果白洞存在,它内部的大量物质包括光线,当向外释放时,我们所接收到的接收光谱中,会出现明显的蓝移现象,这种蓝移,也必将大于因引力作用或者宇宙膨胀所产生的红移程度 。
同时,由于白洞向外散发的光线频率非常高,因此,如果在深空观测时,发现非常特殊的伽玛射线暴、X射线暴等现象,则有一定的几率是白洞所引发,可惜的是,我们一是目前还没有证实这种猜测,而来也没有确切的证据 。
物体在黑洞和白洞中会发生什么?
现有理论以及大量的间接观测结果都表明,当物质在被吸入黑洞之后,无论其质量是大还是小,在黑洞及其巨大的引力作用下下,所有由微观粒子构成的物质,都无法承受这个巨大的压力,物体都会被无情地撕碎,即使连原子这样的微观粒子也都无法幸免,所有原子,甚至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都会被压碎,从而变为我们还无法知晓的更为微观的微粒 。
有人猜测,在黑洞和白洞之间,存在着虫洞等可以承接物质传输和转移的通道,黑洞只负责进,白洞只负责出,有进有出,从而确保宇宙物质的平衡,当然这种想法也是猜测,可以说是基于假设的假设,科学界目前更不可能观测到 。
如果我们假设虫洞等连接黑洞和白洞的通道真的存在,那些被黑洞压碎成亚原子的微粒,势必在通过黑洞与白洞的临界点(奇点)到达虫洞另一端的过程中,肯定还会再次经历白洞内部极不平衡的向外推力撕扯作用,大量X射线、伽玛射线的无情”焦烤”,或许最终只能以亚原子的形态重新被释放到宇宙空间中 。这也许就是问题中所描述的可怕之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