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的习俗及养生原则

“立”有开始之意,立春即为春季伊始 。立春时节,中国气温开始回升,大地回春,一年的农事活动重又开始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节气的习俗及养生原则,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
立春的习俗
祭句芒神
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 。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 。
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 。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 。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 。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 。
打春
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 。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 。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 。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
躲春

在传统民俗学上,到了立春这一天就该躲春 。因为立春这天气候开始交接,新的气场会对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响,更甚者会影响一年的运气,所以躲春的习俗就出现了 。“躲春”其实就是“躲太岁”,多数是当年犯太岁之人需要躲春,传统留下来的习俗,每到立春这一天不能有口舌之争、必须要和和睦睦、心平气和地迎接这一天 。更有一些地方习俗里面,躲春这一天不宜搬迁、看望病重患者及参加丧事等,以免招惹晦气,影响一整年的运气 。
立春养生原则
1、早起早睡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 。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 。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 。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
2、防止旧病复发
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 。”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 。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 。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 。
3、不要过早减衣
【立春节气的习俗及养生原则】“春不减衣,秋不戴帽” 。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

4、每天梳头百下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
5、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 。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 。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 。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 。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 。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
6、多吃韭菜香菜
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 。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 。
立春的气候差异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