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节气的由来及养生方法

“立”有开始之意,立春即为春季伊始 。立春时节,中国气温开始回升,大地回春,一年的农事活动重又开始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节气的由来及养生方法,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
立春节气的由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 。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 。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 。那么,为什么要到东郊去迎春呢?这是因为迎春活动祭拜的句芒神,居住在东方 。后来,迎春活动的地点就不止是在东郊了 。比如宋代的《梦粱录》中就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 。”这就证明,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 。
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据《燕京岁时记》中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 。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清人所着的《清嘉录》则指出,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 。
立春节气养生方法
1、重防风保暖

“春捂秋冻”是民间一条保健谚语,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变慢,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也容易损阳气,稍受风寒,易发宿疾 。
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 。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 。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
2、重梳头养阳
《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春季每天梳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因为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故春天梳头,正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 。
3、重饮食保健
多吃些甜,春天肝气生发,应少吃具有收敛作用的酸味食品,肝在五行属木,肝木克脾土,所以开春以后要多注意脾胃的保养,甘甜之味适当摄入可补益脾土 。
嚼点香葱、香菜、花生,这些很香的食物,都是很适合迎春的时候吃的,因为它们都可以促进阳气生发,适应春天的自然规律 。
4、重精神调养

立春时节,大地回春,万物更新,人们的精神调摄也要顺应春季自然界蓬勃向上的生机,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热爱生活,关心他人,戒怒戒躁,保持精神愉悦,顺应春季肝气升发的特性,使气血和畅 。
立春的气候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 。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 。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 。虽然立了春,但是华南大部分地区仍是很冷“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 。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立春节气也是受农民欢迎的节气,因为它给人们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希望 。因此,有关立春的天气谚语很多 。如以晴天无雨为依据的有“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春晴”等,以雨雪为依据的有“立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打春下大雪,百日还大雨”等,以雷电为依据的有“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立春一声雷,一月不见天”等,以冷暖为依据的有“立春寒,一春暖”,以风力为依据的有“立春北风雨水多”、“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等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