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优秀内容( 二 )


洗了脸 , 坐在小凳上 。看着姥姥娴熟地包着一个又一个的粽子 , 不禁也心痒起来 。“姥姥 , 我想包一个粽子 。”“行 , 但是你会包吗?”“没问题!看都看会了~”
我自信满满的拿起粽子叶 , 学着姥姥折成筒的样子 , 再放进一把江米 , 封上口 。眼见就要成功 , 可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 , 粽子叶裂开了……江米逃脱了粽子叶的束缚 , 纷纷滑回盆里 , 我还没反应过来 , 的 , 已经只剩几粒江米了 。我只好重新包 。吸取了上次的教训 , 我对挑选粽子叶也上了心 。姥姥的粽子叶里 , 有去年用过的 , 比较软和 , 也有今年新买的 , 很硬邦 。我想 , 大概硬的比较容易裂开吧 , 于是就选用了去年的粽子叶 。可是由于太软 , 已经没有了韧劲 , 轻轻一碰便裂开了口子 , 我又一次失败了 。是我判断失误?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粽子叶 , 可是因为太硬 , 使劲一折——断了 。面对这样的事实 , 我无语了 。这时 , 姥姥的一句话令我茅塞顿开:“傻孩子 , 你不会两样搭配着用吗?”我照姥姥的话去做 , 果然好了许多 。
不料 , “刚出狼穴 , 又入虎口” , 在添加江米的问题上 , 我又遇到了困难 。粽子叶折成的筒下面有一个小洞 , 总是会漏出江米 。我正焦头烂额 , 忽然瞥见姥姥总是先用一小点江米严严实实堵住那个口 , 再添江米 , 我也学着姥姥的样子做 , 果然不再漏米了 。
虽然主要的问题都解决了 , 但是还有一些小问题 , 我慢慢克服 , 终于弄出了粽子形状的一个东西 。接下来该捆马莲了 。我在捆的过程中 , 由于太用力 , 粽子叶又裂开了 。我赶忙又贴了一张粽子叶 , 当“补丁” , 然后重新捆马莲 。很长的马莲 , 我还是觉得不够 , 又接了一段上去 , 给我的小粽子来了个“五花大绑” 。一个崭新的粽子诞生了!
粽子入锅了 。怀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 , 我等了几个小时 。说期待 , 是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粽子 , 说忐忑 , 就是害怕我的小粽子在几个小时的过程中熬不住 , 变成一锅粥 。
终于 , 粽子出锅了 。在那么多的粽子里 , 就属我那个带着小补丁、五花大绑着的粽子最显眼了 。我不禁期待起自己的粽子来 。扒开粽子叶 , 洁白的米粒露了出来 , 粽香四溢 。虽然很小 , 可尝了一口 , 还是美味无穷的 。自己动手 , 丰衣足食 , 多好啊!
这就是我的端午故事 , 就让它伴着棕香结束吧 。同时期待你的故事哟 。
端午节手抄报优秀内容5
“五月五 , 是端午 , 插艾叶 , 戴香囊 , 吃粽子 , 撒白糖 , 龙舟下水喜洋洋 。”每想起这首歌 , 我就想起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 每到端午节大家就包粽子 , 赛龙舟 , 和雄黄酒 , 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 说法甚多 , 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 , 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以上各说 , 各本其源 。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 , 端午的起源 , 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 , 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来 ,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 , 已广泛深入人心 , 故人们“惜而哀之 , 世论其辞 , 以相传焉” , 因此 , 纪念屈原之说 , 影响最广最深 , 占据主流地位 。在民俗文化领域 , 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和和雄黄酒……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
科技在发达 , 时光在飞逝 , 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不会变 。它将在神州大地上永远流传下去 , 越来越盛 。


【端午节手抄报简单内容 端午节手抄报优秀内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