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中年时,我希望能有唐僧的善良与仁慈 。那时的我,请像唐僧一样善良,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
直到晚年,我希望那时的你能如白龙马般处变不惊,已驰千里仍有的谦虚,无怨无悔的态度,安度晚年 。
西游记中的人们各自个性鲜明,没有完全的好,没有完全的坏,就像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人,存在的神话 。而西游记中叙述的最应称为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最高尚的文化传统就是——坚持二字 。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坚持,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坚持,是师徒五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西天取经的坚持 。简简单单的坚持二字,能使中华创造飞机,拥抱蓝天;能使中华创造潜艇,涌入大海,这是最可贵的精神文化,这是最应发扬的两个方块字——坚持 。
西游言的是慎重选择的困,讲的是坚持信念的难,说的是纵观人生的大道理,扬的是中华传统文化坚持二字 。
《西游记》读后感启示1000字篇七
四季更替,春华秋实 。漫漫人生路上,我们艰苦跋涉,纵然荆棘丛生,风雨交加,也要如雏鹰挑战自我――刚毅走出 。遍体鳞伤也好,体无完肤也罢,至少没有空手而归的必然,至少明白人生是在无尽挑战中冲向终点的 。
——题记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金箍棒乃一万三千五百斤,大可通天,小可绣针 。宋代张君房在《云笈七签》中说过“只要心不动移,凡一日一夜十二时,都一万三千五百息” 。其意可理解为:人之一生,若小肚鸡肠,只可作绣花针般无所作为,若雍容大度,即可“斩妖除魔,通天无边” 。
再谈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西天取经之路十万八千里,为何师徒四人还要徒步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呢?钱文忠说过:《西游记》直射汉民族的性格 。《西游记》从大的角度来讲,最能反应中国传统的国民性,细品《西游记》会发现西天取经路上只有一人 。
“泼猴”孙悟空――人心
小说开头写道,东胜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生出一石猴 。之后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花果山诸猴拜为“美猴王” 。孙悟空向来桀骜不驯,那不可一世的样子正是我们不愿服从规则的“心” 。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说过“欲成方面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而万物莫不有规矩,议言之士,计会规矩也 。”《西游记·第十三回》中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人心是须要历练的,是需要约束的 。所以“心”――孙悟空,是须要金箍咒的 。而当孙悟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便是拿去金箍咒,也再也不仅仅是花果山水帘洞中的“泼猴”,而是万人敬仰的“斗战胜佛” 。正所谓俄国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得好:“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静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孙悟空能干但不驯服,唐僧念紧箍咒来管他,像这样的人物描写,背后揭示了中国国民性当中非常多的东西,比如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对真理的态度,对追求这个过程的态度 。
欲望·贪婪――猪八戒
关于猪八戒的外貌,唐僧说的是:“我那大徒弟姓猪,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长嘴獠牙,刚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风 。”在唐僧师徒中,有三个是虚幻人物,这三个人中最讨巧的是谁?是猪八戒,唐僧最喜欢的实际上是猪八戒 。八戒更像是人的欲望,好吃懒惰,时不时来上一句“咱把行李分了吧!我回我的高老庄 。”但是,欲望是不会被消灭的,所以,八戒被封为“净坛使者” 。众人似乎很能接受这么一个投机取巧的人物 。
理性·目标――沙僧
沙僧是师徒四人中最简单的人物,从未做过错事,但所有的台词也都没有激情,“大师兄,师傅又被妖怪抓走了 。”是他最经典的台词,其实他肩上挑的单子更像是天平,衡量着理性与目标的重要性 。
《西游记·第十七回》中提道“菩萨妖精,总是一念 。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所以与其说西天取经是一场取经的道路,倒不如说西天取经是一次“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的心的历练;倒不如说西天取经是唐僧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凡心”的过程;倒不如说西天取经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共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挑战 。最终“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最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村” 。
推荐阅读
- 西游记读后感800字初一 阅读经典西游记读后感800字
- 读《西游记》读后感400字五年级 《西游记》读后感心得感想400字12篇
-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300字左右 西游记读后感作文300字12篇
- 《白夜追凶》中,有哪些案件是映射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件?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刘芸乘风破浪唱的什么
- 真假美猴王中被打死的到底是谁 真假美猴王中死的到底是谁?
- 夫妻的世界的介绍 夫妻的世界的介绍是什么
- 很久没看过这么好看的偶像剧了,《变成你的那一天》还有谁没追?
- 《青囊尸衣》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艺术水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