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的读后优秀习作

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富有时代气息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这个“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流浪地球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篇1
电影很棒,却并不棒在电影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社会意义,开创性且完成得还不错,便成就了票房奇迹 。
但我始终认为,文艺作品的社会意义不该高于其艺术价值 。
很多人并不这样觉得,觉得一定要有深刻意义要影响社会到什么程度才能堪称伟大堪称经典 。但是这样的标准本身就太过于功利性,文艺作品给人带来的力量不是标语性,更不是一步到位的 。文艺作品是给人以灵魂上的共振,再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意识形态的 。甚至很多时候,文学作品是滞后性的,是在思想萌发之后才有相应的作品产生 。所以,一昧追求一部电影或者一本书籍能有多大影响力,是我一直不认同的评价标准 。
因此,电影并不让我觉得符合高票房的期望 。
而电影过后反观原著本身,却让我惊喜 。深度比电影高出几个等级,篇幅虽然短小精悍,但好像比起三体在文学叙述上的流畅性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中很多地方对人类依然是一针见血,集体无意识下的愤怒被讽刺得淋漓尽致 。地球派真的是错的吗?无法被证实 。
但世上只能存在一个真理 。
很值得一看的大刘作品,推荐 。

流浪地球的读后感篇2
我睁开眼 。
窗外的树梢上响起鸟儿清脆婉转的啼鸣,风撩起窗纱,微凉的手指抚上我的脸庞,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在我的桌上洒下斑驳光影,光线触及到装着琥珀色茶水的玻璃杯折射出万千斑斓的色彩,深深浅浅地映射在墙面,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 。
我闭上眼 。
行星发动机燃烧着石料的巨大轰鸣声隆隆作响,重元素聚变产生的能量灼烧着空气,将它变得像铁水一般炽热,却又在远日点变得比冰还寒冷彻骨,直径一千米的等离子光柱冲向穹顶,将整片天空渲染成光芒刺目的钴蓝色,尽头的大气激起一层层的气浪 。
这场景震撼宏大,却又摄人心魄、食人血肉、危险美丽 。在这高达一万一千米的发动机前;在这光芒耀眼、温度炽热的光柱前;在这漫长的流浪之旅中;在这无边无垠、广阔无边的宇宙中,人类渺小的如同希腊雅典卫城中神庙的柱子上的小小细菌 。渺小如斯,脆弱如斯,只需一颗平凡的恒星带来的氦闪,人类文明连同脚下的地球便会瞬间汽化不见 。
这种认知让我的灵魂为之颤栗,在自然的面前,人类无力到不堪一击 。
可是我却不想睁眼 。

我想在这破碎不堪的土地上重新看到玫瑰绽放,参天大树、蓝天白云;想去解冻的贝加尔湖钓上一尾鲑鱼,开一瓶伏特加喝得酩酊大醉:我想看着我们的孩子在绿荫上奔跑,折一个纸飞机看它悠悠滑行 。
我想要这地球活下来,陪着人类走到时间的尽头 。
所以才有了地球派的坚持,与飞船派的抗争 。大概是中国人骨血里流淌着家的情怀吧,不同于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中国人在危难当头,也要带着家一起流浪 。无论过程多么艰辛,绝望与压抑将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我们也会带着你一起流浪 。啊,地球,我的流浪地球 。这长达两千五百年的流浪之旅会将你变的面目全非,可是我们没有其他的选择,宇宙的洪流要将我们击垮,你可知否?
但在这漫长的流浪之旅中,变的面目全非的不仅仅只有我们的家,更有我们自己 。宗教在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不会再有男女为了爱情而痛哭流涕,夫妻之间形同陌路丝毫没有恩爱可言 。在每天亡命的恐惧下无人再关心生死之外的任何事情,除了当前太阳的状态和地球的位置 。对待这些多余感情,就像是赌徒在盯着轮盘的间隙抓住几秒喝口水一样 。可是这样的人,还能算得上是人吗?
我沉默着,地球沉默着,无人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或许答案是肯定的,当半人马座的恒星的光芒照耀地球,百花盛开的时候 。或许答案是否定的,孤寂漫长的旅程会将人类打磨成一堆没有感情的碳基 。
但是我们注定要流浪,因为这是唯一活下去的希望,不管它带来何种巨大的灾难,我们不能回头,从制定计划的第一天起,人类就再也回不去了 。唯有前进,才有曙光 。计划就算漫长那又能怎样,后代的子孙没有穷尽,人类总会抵达新的家园 。
我们选择希望 。
到那个时候半人马座的恒星带来光与热,凝结的空气重新汽化,冻土开始解冻,青草钻出地面,花朵挂上枝头,鸟儿开始歌唱,艺术与文学得以复苏,贝加尔湖的冰化成了水,我们可以相约去钓鲑鱼,去成都吃火锅,看着孩子欢笑成长,看着爱人笑靥如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