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作品的特点——“京味儿”的语言 草原选自老舍的什么作品


【老舍作品的特点——“京味儿”的语言 草原选自老舍的什么作品】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
《草原》选自老舍的《内蒙风光》,文章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这三幅生动的画面 。作者在最后引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
老舍作品的特点——“京味儿”的语言
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奠基人 。一提起他,人们眼前仿佛就看到了老北京那四合小院,听到了那此起彼伏吆喝叫卖声以及北京那京腔、京韵的语言 。他的作品好似在“北京城”里发酵的美酒一样,“京味”浓浓飘香 。正像老舍说的:“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声音,我都熟悉 。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彩色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 。我敢放胆描画它 。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 。”正是靠着这得天独厚的主客观条件,形成了他作品的“京味儿” 。
老舍在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和外国文学的营养,用普通人都能听得懂,说得出的话来写作,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如《骆驼祥子》中对祥子的肖像描写:“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所有的语言,完全是口语里的大白话,但又是经过提炼、控制的大白话,符合普通话口语的习惯,使具有小学水平的人都可以毫不费力地阅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