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会沉迷打麻将?

【为什么有的人会沉迷打麻将?】

为什么有的人会沉迷打麻将?

文章插图
天天打麻将的大致有2类型,一种是上瘾,有着“赌徒心理”,渴望赢钱,输了就不断想要去搏得那种;还有一种是无聊,通过打麻将来打发时间,不思进取 。
今天主要讲讲第一类人的心理 。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内曼曾提出过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用于解释个人的决策行为 。他就提出“人在获利和损失时所作的评估和决策是不对的等,大多数人在获利时会选择规避风险,在损失时反而会追加风险 。”
前景理论基本原理:
确定效应
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都是风险规避的 。
在麻将快要结束时,如果你赢了很多的钱,你就会希望这局快点结束,保住这份成果 。
反射效应
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 。
当你输了很多钱的时候,你希望还能再多打几局,还想能再博一点回来 。
参照依赖
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 。
当大家都输钱时,就1个人赢钱时,你对搏得想法不深,你觉得是因为那个人今天运气比较好;担当大家都赢钱就你输钱时,你对搏得想法非常执着,打法筹码更加大胆,你会觉得自己运气不好 。
损失效应
多数人对损失比收益更敏感 。
赢钱了一般都是低调的,输了钱得都是大张旗鼓得,甚至要吐槽好几天 。
这个心理常被运用到金融学领域,韭菜就是这么被割得 。学会这个,让你不再追跌不追涨 。
麻将中放炮又叫点炮,指打麻将时一方打出的牌正好使另一方和(胡)牌,这种行为就称作放炮 。
无论哪种打法,自己能够和牌是打麻将的最终目的,因为这样才算赢了,但是往往自己还没有听牌,对方已经听牌了,这时打起牌来就别扭的多了,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点炮,所以如何能够既加速听牌又避免放炮特别重要 。
拓展资料:
麻将,起源于中国,粤港澳地区俗称麻雀,由中国古人发明的博弈游戏,娱乐用具,一般用竹子、骨头或塑料制成的小长方块,上面刻有花纹或字样,北方麻将每副136张,南方麻将多八个花牌,分别是春夏秋冬,梅竹兰菊,共计144张 。
四人骨牌博戏,流行于华人文化圈中 。在明末清初马吊牌盛行的同时,由马吊牌又派生出一种叫“纸牌”的戏娱用具 。纸牌开始共有60张 。斗纸牌时,四人各先取十张,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 。
一家打出牌,两家乃至三家同时告知,以得牌在先者为胜 。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将牌了 。这种牌戏在玩的过程中始终默不作声,所以又叫默和牌 。
2017年4月,国际智力运动联盟宣布,麻将正式成为世界智力运动项目 。
麻将在中国的影响:
麻将运动不仅具有独特的游戏特点,而且是集益智性、趣味性、博弈性于一体的运动,魅力及内涵丰富、底蕴悠长的东方文化特征,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麻将运动在中国广大的城乡十分普及,流行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体育活动 。麻将运动的客观存在是当今中国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现实 。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现象,麻将运动确有其表现形式上的多元性 。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麻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价值堪称国之瑰宝;也有人深恶痛绝,认为麻将是赌博之首,其罪恶程度几与吸毒无异 。
麻将与赌博并没有必然联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赌博消失了,麻将却在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中健康地存在了许多年 。今天,当有人用麻将作赌具的时候,其罪责,当不在麻将 。桔生于淮南谓之桔,植于淮北谓之枳 。事在人为 。
正因为麻将牌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和益智性,因而很受人们的喜爱,流行很广,影响很大 。20年代初期,麻将牌不仅在亚洲盛行,而且还流行欧美 。
当时出口的麻将牌,牌面上往往还有阿拉伯数字和英文字母 。国外有许多详细叙述麻将打法的书籍和研究麻将打法的杂志 。日本等一些国家还有专门研究麻将牌的团体以及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麻将大赛 。在欧美,把麻将视为体现东方情趣的古董,装进雕刻精致的盒子珍藏起来也不乏其人 。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触角已经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 。有人开发出“麻将软件”,人坐在计算机前,按动键盘,就可以同计算机打起“雀战”,其乐无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