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什么?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什么?

文章插图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1、代表人物: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了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
2、主要观点:认为评价应当注重的是课程的实际效果而不是预期效果,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专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是以作为评价的准则 。
3、评价:
好的方面:看到了评价不仅要关注预期的结果,还要关注非预期的结果;评价的指向不只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是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
不足之处:评价中,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各种实际效果,结果可能顾此失彼,背离评价的主要目的 。
此外,目的完全“游离”的评价是不存在的 。因为评价者总是会有一定的评价准则,游离了课程编制者的目的,评价者很可能会用自己的目的取而代之 。
该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 。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
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宜作为评价的准则 。课程评价既要描述,也需要批判 。
扩展资料: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对目标评价模式的批判是击中要害的 。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而且还重点分析产生特定结果的各种条件和所运用的方法,可以对课程的全貌进行评价 。
评价的指向不应该只是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而且更应该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但它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在评价中把目标搁在一边去寻找各种实际效果,结果很可能顾此失彼,背离评价的主要目的 。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指的是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 。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合作为评价的准则 。
因为评价者要收集有关课程计划实际结果的各种信息,不管这些结果是预期的还是非预期的,也不管这些结果是积极地还是消极的 。只有这样才能对课程计划作出准确的判断 。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什么?】扩展资料:
游离评价的主体不应该局限于教师单方面的,而是要广泛吸收学生自身的评价,家长的家庭评价,同学之间的评价 。或许教师的评价仅仅是某一个教学环境的结果,但是学生由于心理或者性格因素,并没有把其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 。
所以游离评价体系中教师可以利用扩展型或者创造型或者准备型作业使学生把自己在没有老师参与的情景中表现出来 。通过这种民主化的做法,教师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策略,从而达到挖掘学生潜能的目的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程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