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是谁发明的( 二 )


湖北省云梦睡虎地战国秦墓也出土了毛笔 , 但它与上述毛笔不同 , 笔毫是插入竿腔中的 , 与今天的制笔方法相似 。同时该墓还伴出了墨、砚等书写工具 , 它们与笔、简合起来可称为战国时期的文房四宝 。与现代的文房四宝相比 , 仅仅是简和纸体现了古今差异 , 其余三种完全相同 。
简牍、盟书、帛书都是用毛笔书写的 , 所以它们的笔画具有弹性 , 起止处较尖锐 , 中间和偏前的部分略粗 , 充分表现了毛笔的特点 。它们与金文凝重的形态不同 , 笔势由迟重变为流美 , 笔画和体式也较金文更为简略 。所以毛笔的出现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 , 而且是一场艺术革命 。
公元前223年 , 秦国大将蒙恬带领兵马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 , 双方打得非常激烈 , 战争拖了很长时间 。为了让秦王能及时了解战场上的情况 , 蒙恬要定期写战况报告递送秦王 。那时 , 人们通常是用分签蘸墨 , 然后再在丝做的绢布上写字的 , 书写速度很慢 。那种笔硬硬的 , 墨水蘸少了 , 写不了几个字就得停下来再蘸 , 墨水蘸多了 , 直往下滴 , 又会把非常贵重的绢给弄脏了 。蒙恬以前就萌生过改造笔的念头 , 这次要写大量的战况报告 , 这个愿望就越来越强烈了 。
战争的间隙中 , 蒙恬喜欢到野外去打猎 。有一天 , 他打了几只野兔子回军营 。由于打到的兔子多 , 拎在手里沉沉的 , 一只兔子尾巴抱在地上 , 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弯弯曲曲的痕迹 。蒙恬见了 , 心中不由一动: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笔来写字 , 不是更好吗?
回到营房之后 , 蒙恬立刻剪下一条兔尾巴 , 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 , 试着用它来写字 , 可是兔毛油光光的 , 不吸墨水 , 在绢上写出来的字断断续续的 , 不像样子 。蒙恬又试了几次 , 还是不行 , 好端端的一块绢也给浪费了 。一气之下 , 他把那支兔毛笔扔进了门前的山石坑里 。
蒙恬并不甘心失败 , 仍然抽时间琢磨其他别的改进方式 。几天过去了 , 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 。这一天 , 他走出营房 , 想透透新鲜空气 。走过山石坑时 , 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笔 。蒙恬将它捡了起来 , 用手指捏了捏兔毛 , 发现兔毛湿辘辘的 , 毛色变得更白更柔软了 。蒙恬大受启发 , 马上跑回营房将它往墨汁里一蘸 , 兔尾这时竟变得非常听话 , 吸足了墨汁 , 写起字来非常流畅 , 字体也显得圆润起来 。原来 , 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质 , 经碱性水的浸泡 , 兔毛变得柔顺起来 。由于这支笔是由竹管和兔毛组成的 , 蒙恬就在当时流行的笔名聿字上加了个竹字头 , 把它叫做笔.今日简写作笔 。
最初的毛笔是用来涂描甲骨文的笔画的 , 而真正用毛笔写字 , 可能开始于简牍和锦帛上文字的书写 。
毛笔的起源史有秦代蒙恬造笔之传说 。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 , 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成毛腔 , 笔头毛塞在腔内 , 毛笔还外加保护性大竹套 , 竹套中部两侧镂空 , 以便于取笔 。蒙氏造笔后统称为笔 , 因此毛笔中有其最为著名的一种毛笔 , 即蒙笔 , 又称蒙恬精笔、侯笔 。侯笔即侯店毛笔 , 古称象笔 。笔长杆硬 , 刚柔相济 , 含墨饱满而不滴 , 行笔流畅而不滞 。据史料记载 , 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7年 , 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固守秦朝北部边疆 , 路经侯店 , 时值三月三日 , 始(试)以兔毫竹管为笔写成家书一封 , 随后将毛笔赠送给侯店人 。后来 , 侯店人便仿制出蒙恬精笔 。到了唐代 , 侯店村毛笔艺人李文魁在北京开设笔店 , 一名爱好书法的太监同他结为兄弟 , 经常把他制作的毛笔买进皇宫 , 受到皇帝的赏识 , 于是侯店毛笔誉满天下 , 并被奉为御用之品 。所以 , 每逢三月三日 , 侯店一带制笔艺人都放鞭炮、摆宴席 , 纪念毛笔创始人蒙恬 。而当地制笔之业盛起于明永乐年间 , 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所制之笔 , 驰名遐迩 。光绪年间 , 因制作技艺精湛 , 亦奉为御用 , 光绪帝立碑表彰 , 称之御笔 。民国初年 , 巴拿马赛会曾获有奖章 , 故衡水侯店村因此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 。侯店毛笔也与内画和宫廷金鱼一起 , 并称衡水三绝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