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


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

文章插图
千里马老了 , 驾着装盐的车爬太行山 。它的蹄子僵直了 , 膝盖折断了 , 尾巴被浸湿 , 皮肤也溃烂了 , 口水洒到了地上 , 汗水满身流淌 。被鞭打着爬到山路的中间 , 再也上不去了 。
伯乐遇到了它 , 从车上跳下来 , 抱住它痛哭 , 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给它披上 。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叹了一口气 , 又昂起头高声嘶叫 , 那声音直上云天 , 发出金石相撞一般的响亮声音 , 这是为什么呢?他知道伯乐是自己的知己啊 。
扩展资料:
千里马与伯乐引申出来的成语:伯乐相马
意思是: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出自】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世上有识别马的伯乐 , 然后千里马才被发现 。千里马一直都存在着的 , 但是伯乐不是任何时候都有的 。
【示例】伯乐相马这个故事 , 千年流传不衰 , 就是人们始终期盼着伯乐能够永存 。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用于选人才
【近义词】伯乐选马、选贤举能、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人尽其才
【反义词】妒贤嫉能、任人唯亲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伯乐相马
1、千里马伯乐的意思是:伯乐:有眼光 , 善于发现常人发现不了的事物的人 。千里马:是指有能力但是外表看似普通的事物 。
2、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祗辱有奴隶人之手 , 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执策而临之 , 曰:“天下无马!”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3、作品简介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 , 属论说文体 , 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 , “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 。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 。“说”是“谈谈”的意思 , 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 , 谈的是人才问题 ,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伯乐 , 相传春秋时人 , 以善相马著称 。现在引申为善于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
我们现在常常会用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这样的话来比喻擅于发掘选用人才的重要性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来源于古代 , 是一则古代寓言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出自谁的口中?下面就来为大家讲讲伯乐与千里马的典故背景吧 。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出自《战国策》 , 这个故事是汗明见春申君时引用的 。汗明是战国时春申君的舍人 , 但是他为了能够见到春申君 , 让春申君知道自己的才华 , 足足等了有三个月 。
在好不容易见到春申君之后 , 汗明就迫不及待跟春申君交流了一番 , 春申君听了汗明的那些想法后 , 对他刮目相看 , 从此之后 , 就把汗明待为上宾 , 每隔几天就会跟汗明见一面 , 听听他的那些思想 。
而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 也是汗明讲给春申君听的 , 这个故事类似于古代寓言的性质 , 并不是真的发生在现实之中的 。
有一日千里马驾着盐车上太行山 , 因为路途艰险 , 千里马走了一半就累得不行 , 气喘吁吁又浑身流汗 。此时伯乐路过看到了它 。伯乐是春秋时期秦国人 , 他在路上看到千里马拉着装满盐的车缓慢往太行山上走的时候 , 他莫名同情对方 。因为千里马身上已经被驾马车的人鞭打的伤痕累累 , 对方根本不懂得爱护它 , 只会一味地强迫它做苦力 。
伯乐同情千里马 , 就忍不住上前安抚千里马 , 甚至感同身受流下了眼泪 。伯乐脱掉了自己身上的麻布衣服罩在了千里马的身上 , 此时千里马突然像拥有了灵性一样 , 它叹了一口气 , 又仰头长鸣了一声 , 因为它终于遇到懂自己的人类了 。这就是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现在我们常常会用这个典故 , 来形容善于发掘人才与爱护人才同样重要 , 大家都应该像伯乐那样 , 懂得珍惜并且爱护人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