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意思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意思

文章插图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意思是指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翻译:圣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意志,而是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 。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善良了 。诚信的人,我以诚信对待他;不诚信的人,我也以诚信对待他,这样天下人的品德都诚信了 。圣人立于天下,要收敛谨慎啊 。让天下人的心灵都变得混沌、纯朴,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视听 。圣人让他们都变得像孩童一样 。
这一章表达了老子的政治思想 。文中所讲的“圣人”,是老子理想中的执政者 。
作品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
不矛盾 。圣人境界远高于常人,当然没有常人的七情六欲,他们在世间的表现就是最大限度顺从符合世人,与百姓并无不同,并且一定是善待众生百姓的,“同其尘”嘛!
但圣人是没有人情的,因为“情”是自私的,他们有更高的境界“慈悲” 。“仁”虽然讲的是对人的爱,但含有情的成份,不是圣人的行为准则 。圣人是宇宙真理的守道者和践行者,百姓的生老病死、凶吉祸福都是轮回报应,无知所为,过眼烟云而已,圣人是不会为之动情的 。
在他们眼里,不合道或背道而驰者就和“刍狗”一般 。但圣人是慈悲的,是尽最大可能让百姓知“道”得“道”、获得永生的,可只限于有缘能悟者 。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这一章表达了老子的政治思想 。文中所讲的“圣人”,是老子理想中的执政者 。
《老子》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xī)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意思】根据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此句应为“圣人恒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