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朴素辩证法"?


什么是"朴素辩证法"?

文章插图
朴素辩证法是古代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辩证法思想 。辩证法的最初表现形态 。在古代的中国和希腊,都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
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 。《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 。也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的,是一种朴素辩证法观点 。
在欧洲,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
扩展资料
朴素唯物主义的正确认识:
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虽然在实质上是正确的,它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史上三个主要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在历史上起着一定的进步作用,对唯物主义后来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
但是由于受到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和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它还是带有感性的,直观性质,还缺乏科学的论证,而在说明社会历史现象时还是唯心主义的 。
因此它在后来就抵挡不住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辨进攻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能彻底克服其缺陷,以实践检验真理,从而给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致命打击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朴素辩证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辩证法[Naive Dialectic]是古代原始的辩证法 。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如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 。在欧洲,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
缺陷:直观性,猜测性 。如“行即神也,神即行也,形存神存,行谢神没 。”缺乏根据及论证,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见诸《道德经》即《老子》一书里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老子把“道”看作世界万物的本源 。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第一性的,天下万物都是“道”派生出来的 。道是什么?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道就是无形、无象、无体的“恍惚”,也就是“无” 。所以他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把这种不具有任何物质性的“道”或“无”作为世界万物的本源,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
老子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 。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 。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这是他的天道无为思想在社会政治方面的反映 。他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意思是说道经常是无为的,但没有哪一件事不是它干出来的 。他主张统治者要“无为”,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同时也使“民无知、无欲、无为”,这样才能使天下安定,政权巩固,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他反对儒家的“仁义”,同时也反对采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认为“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警告统治者“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远古时代,大家都过着简单的原始生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一种违背历史发展、企图把历史拉回倒退的想法 。
朴素辩证法[Naive Dialectic]是古代原始的辩证法.它直观地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之中,猜测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如中国古代《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等.在欧洲,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皆变,无物常住”,“统一物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什么是"朴素辩证法"?】缺陷:直观性,猜测性.如“行即神也,神即行也,形存神存,行谢神没.”缺乏根据及论证,是朴素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