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儿和秦钟是什么关系( 二 )


因为作者曹雪芹先生有意语焉不详,于是围绕着秦钟,读者产生了很多疑问,比如他对智能儿到底是不是真爱?说是真爱吧,从第十五回“秦鲸卿得趣馒头庵”来看,在姐姐的葬礼上,在尼姑庵,他丝毫不顾智能儿的处境,猴急地只想“得趣”,满足自己的需求 。说不是真爱吧,从第十六回“秦鲸卿夭逝黄泉路”来看,他在临终弥留之际,却还“记挂着智能儿尚无下落” 。
那么,秦钟和智能儿这段短暂的情感关系,到底是不是真爱?其实,答案已经写在了文本里,他们彼此都不是真爱,秦钟临终前记挂智能儿,只不过是对自己过往荒唐行径的愧疚 。
富贵不知乐业,秦钟对智能儿所做的一切,都是年少无知的荒唐 。“富贵不知乐业”,这本是作者写给贾宝玉的一句判词 。作为贾宝玉的情友,这句判词同样适用于秦钟 。
秦钟原本与富贵无缘,他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营缮郎 。虽然姐姐秦可卿嫁进了宁国府,但家里的境况并没得到多少改善 。秦钟的父亲老年得子,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独子寄予厚望 。秦钟结识贾宝玉之后,就走进了贾府这个富贵场,与贾宝玉“同坐同起”,又得到了贾母的疼爱,过了一段和贾宝玉一样的富贵生活 。
生活条件的改善,本可以让秦钟可以更加发奋地读书以光宗耀祖,但他不知珍惜,把这大好机会用来游戏人生,过起了纨绔子弟的奢靡生活 。
这种奢靡生活,就包括与智能儿的交往 。
书中交代,秦钟与贾宝玉年纪相仿,都处在青春萌动期 。此时的贾宝玉,有一屋子的丫头供他解决生理冲动,秦钟没有这种待遇 。智能儿的出现,给了他机会 。
智能儿是水月庵的小尼姑,她不甘于尼姑的清苦生活,总想找机会跳出火坑,于是与秦钟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
注意书中的细节,第十五回,宝玉对秦钟说:“那一日在老太太屋里,一个人没有,你搂着她作什么?”秦钟是贾府的客居之人,又是读书人,却做出在贾母屋里搂着智能儿的事情来,说明他并非发之于情,也没有止之于礼,完全就是青春期的冲动使然 。但是,毕竟在贾府没有机会付诸于行动,于是,趁着给秦可卿送葬夜宿水月庵,秦钟急不可耐地行动起来,搂着智能儿说:“好人,我已急死了 。你今儿再不依,我就死在这里 。”然后不顾智能儿的反抗,“抱在炕上就云雨起来” 。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智能儿的特殊身份 。
第七十七回,芳官等人闹着要出家,王夫人“恐将来熬不得清净,反致获罪”,说明出家人不守清规戒律是犯罪行为 。所以,秦钟与智能儿所做之事,如果被揭发出来,智能儿就犯罪了 。如果秦钟真心爱她怜惜她,怎会不顾后果将她置于危险之中?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认定秦钟自私邪恶,这不过是他年少无知的荒唐行径,也是纨绔子弟的共性 。
因年少无知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临终之时,秦钟幡然醒悟,又愧又悔 。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师长的正确引导而成长,二是在不断犯错中慢慢觉悟 。秦钟和贾宝玉一样,都缺少师长的正确引导,都是在犯错中觉悟 。比如贾宝玉因金钏之死而有所收敛,不再轻佻撩拨 。
一条人命换来小小的成长,代价不可谓不大,但和秦钟比起来,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秦钟的这次荒唐行径,所付出的代价是父亲被他活活气死,自己也因“得趣馒头庵”时受了风寒,又被父亲责打,再加上父亲之死而“悔痛无及,更又添了许多症候”,以致于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 。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在病床上的这些日子,秦钟进行了反思,认识到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有多荒唐 。父亲已死,不可挽回,自己也将撒手而去,唯一让他牵挂的就是智能儿 。他和智能儿的事情已经败露,智能儿的境况堪忧 。这种牵挂,其实也是他对智能儿的愧疚 。一切都因他而起,不但害了自己,害了父亲,还害了本就在火坑里的智能儿,怎能不愧?
正因为他又愧又悔,他才会临终前对宝玉说:“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 。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
所以,秦钟对智能儿的记挂,不是因为真爱,而是因为愧疚 。因“见识自为高过世人”而害人害己,怎能不愧不悔?
【智能儿和秦钟是什么关系】由秦钟的愧和悔,我们能更深切地理解作者的愧和悔 。贾宝玉也和秦钟一样,因“见识自为高过世人”而害人害己,让一个个优秀的女孩因他或早逝或流离,自己也落得个“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的结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