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漏斗效应


什么叫漏斗效应

文章插图
漏斗效应物理学定义
漏斗效应是指当流体从管道截面积较大的地方运动到截面积较小的地方时,流体的速度会加大,类似水流过漏斗时的现象 。对于定常流,其密度ρ、速度v和管道截面积S的关系如下:
ρ1 v1 S1 = ρ2 v2
事实上,这也正是流体力学中连续性方程的体现 。
传播学定义
无用的信号分布在网络的各个终端,最后都叠加聚在前端,形成“漏斗效应”,淹没有用信号,使高速数据的回传困难 。
行政学相关词汇
三大“漏斗效应”
“财政漏斗”:由于一些地级市本身城区的经济体量较小,靠自身财力不足以每年拿出几个亿的资金维持地级市运转,只能靠行政手段对下“抽血”、对上截留,下级县市敢怒不敢言 。
“权力漏斗”:争权和争利益的事情不断在一些地级市和县级市之间发生 。
“效率漏斗”:企业来回办手续耽误了大量时间 。
沟通中信息逐级流失或衰减的趋势称为(“漏斗效应”) 。
漏斗效应,指的是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会呈现一种由上而下的衰减趋势 。比如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的信息,但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往往只有80% 。而当这80%的信息进入别人的耳朵时,可能只剩下了60%,真正能够被人理解、消化了的东西大概只有40%,等到这些人遵照领悟的40%具体行动时,已经变成20%了 。这就是“沟通的漏斗”造成的 。
也称递减规律 。意思是:人们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信息量存在递减现象 。这种递减,每传递一次,只存程度上的减少,但肯定不会增加 。递减规律——完全按自已的理解和经验来接受信息,交代人的真实信息被丢失了 。以上供参考 。
有一种效应,叫漏斗效应 。这漏斗效应没有什么严格的心理学研究,但是大家都在日常生活中能感知得到的 。
你想表达的内容是100%,你表达出来的是80%,别人听到的是60%;我们作为父母,作为老师,经常会发现,我们跟孩子说的很多事,他根本不去做 。不是做不到,他根本连做都没做,执行力为0% 。为什么?原因是什么?就是这个,你想表达的是百分之百,而实际上表达出来的只是80% 。随着表达把所想的就100%地表达出来,都是很困难的事情,许多人没有下这个功夫 。
你表达出80%来,可是别人听到的60%,为什么?听到后面又忘了前面的 。你说了一番话,十分钟的话,别人听到60%就不错了 。他好多内容根本就没有听到 。听到之后呢,理解不了 。顶多理解40% 。40%其实已经很高了 。那然后记住的就更低了 。记住的就只能20%,顶多20% 。
你说100%的东西别人能记住20%,这个记住的已经不错了 。然后呢,执行就是0% 。为什么呢?他记住20%的话,他理解不了为什么要去那么做,80%的东西都已经忘掉了 。为什么要这么去做,他没有充分的理由 。
在日常生活中天天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如果不跟别人交互,跟自己较劲,你会发现一模一样的漏斗过程,漏斗效应 。
惨败之源——漏斗效应(失败发生在每个瞬间,而非结局)
你想表达的100%---你想学到的100%
你表达出来的80%--看到的80%
别人听到的60%--看清的60%
别人理解的40%---记住的40%
别人记住的20%--看懂的20%
别人执行的—会用的0%
谁不想拿个100分,100%的正确率,100%把它拿下,尤其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关乎自己的饭碗,自己的专业生涯,非常重要 。对于学生而言,考满分、考好的分数意味着啥 。所以我们所学的东西,我们都想百分百地拿下,但问题在于我们看到的内容也就是80% 。我们很多人呢所学的专业课本,读都没读全,80%已经很高了,那么看到了80%,那看清楚多少呢?看清楚顶多是60%,很多时候你眼睛盯着一页屏幕,比如说这一页屏幕里面的内容,感觉都很清晰 。实际上你闭上眼睛,你再默写一个试一试,你发现刚才根本没有看清楚 。都被自己骗了 。被自己这种视觉效应给骗了 。然后你记住的只能是40% 。大家只要做默写,你对着这个屏幕,这屏幕就这么几行字,一张图几行字,内容很少 。可是你想把它默写出来,在一张白纸上去写,你会发现记住40%不错了 。而40%里面懂了多少呢,顶多20% 。会用的多少呢?0% 。
【什么叫漏斗效应】因为重要的信息都遗漏掉了 。你都记得模模糊糊的一个个点 。没法说服自己的话,动力就不足 。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去做 。你知道一个个点,不知道是一个操作步骤,一个操作循环,所以就不会用 。所以这种漏斗效应,思维的漏斗效应是无处不在的 。每时每刻都在,所以真正的失败发生在每个瞬间 。而不是最终结局出现的时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