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学的基本名词有哪些?( 二 )


这首“减字”调一共减了12个字,且又换了韵,而原调是不换 韵的 。
(7)添字 。一首词的曲调虽有定格,但在歌唱之时,还可以对音 节韵度略有所增,增叫做添字,与移宫转调有关 。添字又称“摊破”, 即“摊开”“裂开”的意思 。为了适应乐曲节拍变动的需要,有时词人 对原调的字数有所增加,或破一句为两句,随之在结构和用韵上也 可能有所变动,因而形成别体 。例如正体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 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再看唐·无名氏《摊破浣溪沙》:“五 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 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无名氏的 词,上、下片各增3字(摊),韵脚也移动了(破) 。这就是“摊破” 。
(8)领字 。领字一般在词意转折的地方,使上下句结合,起过渡 或联系作用 。领字大都用去声字 。因为词是依附于音乐的抒情诗 体,必须讲究用字的平仄阴阳,而去声字尤居关键地位 。清人万树 《词律·发凡》云:“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何也? 三声之中,上、 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则独异 。……当用去者,非去则激不起 。”例如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纵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其中第二句 的“正”便是领字,这样的句子格式为上一下四 。此外,八字句中领 格必然为上一领下七的结构,第一个字为领字,如柳永 《八声甘 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用“对”字领下面的“潇潇 暮雨洒江天”是经典的一领七的八字句式 。九字句领格则为上二领 下七格式,如李煜《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别有一般滋 味在心头”,《虞美人》:“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等都是这种领格 的经典句式 。关于领字,我们将在下节《什么是词的领字格?》中详 细讲述 。
(9)慢、近、引、令 。“慢”即“慢曲子”的简称,指唱起来节拍较 慢 。“引”和“近”,这两个字都有引长、扩充的意思 。近词又叫“近 拍” 。引词和近词,一般比原词较长,节奏较慢 。三者的共同点是:字 数一般比原调的字数多得多 。如《浪淘沙》54字,《浪淘沙慢》扩为三 叠,132字;《雨中花》50字,《雨中花慢》则是100字;《千秋岁》71 字,而《千秋岁引》则为82字;《诉衷情》45字,《诉衷情近》则为75 字 。“令”则是最初某个词牌称为“令”,似与行酒令有关,但格式并 无变化 。如《浪淘沙》又称《浪淘沙令》;《调笑》又称《调笑令》等 。后 来,一般把字少调短、节拍较急促的词称为“令词”,如《十六字令》 《三台令》(24字)等 。
(10)促拍 。“促拍”,是由增字而形成的词调别体 。增字,使得两 个韵脚之间距离较远了,节拍变得松散,有必要促节短拍加以调 节,因此,这类词调便称为“促拍调” 。例如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 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 天凉好个秋 。
朱敦儒《促拍丑奴儿》:

清露湿幽香 。想瑶台、无语凄凉 。飘然欲去,依然是 梦,云度银潢 。又是天风吹淡月,佩丁东、携手西厢 。
泠泠玉磬,沈沈素瑟,舞遍霓裳 。
【词学的基本名词有哪些?】 此调“促拍”体下片,第二、三韵之间隔了3句,共12字,当然演唱时有促节短拍的必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