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有什么传统习俗( 三 )


二候蟋蟀居宇:后五日“蟋蟀居壁” , 指蟋蟀生而在穴中面壁 , 不能非出穴 , 它农历七月才出穴 , 活跃在草丛中求偶 , 到八月田亮 , 就会聚在院中 , 天越凉离人越近 。
【小暑有什么传统习俗】三候鹰始鸷: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
小暑人们的活动有哪些
1、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 。入暑之后 , 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 , 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 。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 , 吃了数月的青草 , 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 。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 , 在当地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 , 不用神医开药方 , 之说法 。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 , 新麦饼羊肉汤 。”
2、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 。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 , 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 , 祈求秋后五谷丰登 。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 。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 , 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 。这种吃法 , 早在汉代就有 , 唐宋时期更为普遍 。唐代医学家苏恭说 , 炒面可“解烦热 , 止泄 , 实大肠” 。
3、封斋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 。这段时期 , 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 。据说误食了要招灾祸 , 但仍可吃猪、牛、羊肉 。
4、吃伏面
俗话说“热在三伏” , 小暑过后就进入伏天 。伏 , 即伏藏的意思 , 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 。饮食上 , 人们会吃清凉消暑的食品 , 以度过炎热的伏天 。
入伏之时 , 刚好是我国小麦生产区麦收不足一个月的时候 , 家家麦满仓 , 而到了伏天人们精神委顿 , 食欲不佳 , 饺子却是传统食品中开胃解馋的佳品 , 所以人们用新磨的面粉包饺子 , 或者吃顿新白面做的面条 , 就有了“头伏饺子二伏面 , 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在山东 , 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 , 入伏的早晨吃鸡蛋 , 不吃别的食物 。据考证 , 伏日吃面习俗出现在三国时期 。《魏氏春秋》记载:“伏日食汤饼 , 取巾拭汗 , 面色皎然” , 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
5、小暑舐牛
在山东临沂地区 , 每到小暑 , 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 。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 , 据说牛喝了身子壮 , 能干活 , 不淌汗 , 民谣有;“春牛鞭 , 舐牛汉(公牛) , 麦仁汤 , 舐牛饭 , 舐牛喝了不淌汗 , 熬到六月再一遍 。”
6、吃藕
此外 , 在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在清咸丰年间 , 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 。藕与“偶”同音 , 所以人们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 。藕与莲花一样 , 出污泥而不染 , 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 。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 , 钾和膳食纤维也比较多 , 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 , 适合夏天食用 。鲜藕以小火偎烂 , 切片后加适量蜂蜜 , 可随意食用 , 有安神入睡之功效 , 可治血虚失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