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万丈是什么意思?( 二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或十一年(816年) 。当时,李白、杜甫还不曾受到人们普遍的尊重 。在韩愈以前,李白名高于杜甫;到韩愈那时,又有人尊杜抑李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杜君墓系铭并序》说:“诗人已来,未有如杜子美者 。时山东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余观其乐府歌诗,诚亦差肩于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奋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篱,况壶奥乎?”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尽工尽善,又过于李 。然撮其《新娄》《石壕》诸章,亦不过三四十 。杜尚如此,况不迨杜者乎?”则有李杜并讥之嫌 。韩愈因作此诗极全力宏扬李杜 。[2]
【作品赏析】
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在盛行王、孟和元、白诗风的中唐时期,往往不被重视,甚至还受到一些人的贬损 。韩愈在这首诗中,热情地赞美李白和杜甫的诗文,表现出高度倾慕之情 。在对李、杜诗歌的评价问题上,韩愈要比同时的人高明许多 。
此诗可分为三段 。前六句为第一段 。作者对李、杜诗文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讥斥“群儿”抵毁前辈是多么无知可笑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二句,已成为对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定评了 。中间二十二句为第二段 。力写对李、杜的钦仰,赞美他们诗歌的高度成就 。其中“伊我”十句,作者感叹生于李、杜之后,只好在梦中瞻仰他们的风采 。特别是读到李、杜天才横溢的诗篇时,便不禁追想起他们兴酣落笔的情景 。“惟此”六句,感慨李、杜生前不遇 。天帝要使诗人永不停止歌唱,便故意给予他们升沉不定的命运 。
“平生”六句,作者叹惜李、杜的诗文多已散佚 。末十二句为第三段 。“我愿”八句,写自己努力去追随李、杜 。诗人希望能生出两翅,在天地中追寻李、杜诗歌的精神 。他最后四句点题 。诗人恳切地劝导老朋友张籍不要忙于经营章句,要大力向李、杜学习 。
韩愈在中唐诗坛上,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流派 。叶燮《原诗》说:“韩诗为唐诗之一大变 。其力大,其思雄 。”诗人以其雄健的笔力,凌厉的气势,驱使宇宙万象进入诗中,表现了宏阔奇伟的艺术境界 。这对纠正大历以来诗坛软熟浅露的诗风,是有着积极作用的 。而《调张籍》就正像诗界异军突起的一篇宣言,它本身最能体现出韩诗奇崛雄浑的诗风 。
诗人笔势波澜壮阔,恣肆纵横,全诗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奔流直下,而其中又曲折盘旋,激溅飞泻,变态万状 。如第二段中,极写李、杜创作“施手时”情景,气势宏伟,境界阔大 。突然,笔锋急转:“惟此两夫子,家居率荒凉 。”豪情壮气一变而为感喟苍凉,所谓“勒奔马于嘘吸之间”,非有极大神力者不能臻此 。下边第三段“我愿”数句,又再作转折,由李、杜而写及自己,驰骋于碧海苍天之中,诗歌的内涵显得更为深厚 。诗人并没有让江河横溢,一往不收,他力束狂澜,迫使汹涌的流水循着河道前泻 。此诗在命题立意、结构布局、遣词造句上,处处显示出作者独具的匠心 。如诗中三个段落,回环相扣,展转相生 。全诗寓纵横变化于规矩方圆之中,非有极深功力者不能臻此 。
尤可注意的是,诗中充满了探险入幽的奇思冥想 。第一段六句,纯为议论 。自第二段始,运笔出神入化,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 。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 。”用大禹凿山导河来形容李、杜下笔为文,这种匪夷所思的奇特的想象,决不是一般诗人所能有的 。诗人写自己对李、杜的追慕是那样狂热:“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他长出了如云般的长翮大翼,乘风振奋,出六合,绝浮尘,探索李、杜艺术的精魂 。追求的结果是“百怪入我肠” 。此“百怪”可真名不虚说,既有“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又有“腾身跨汗漫,不着织女襄” 。下海上天,想象非常神奇 。而且诗人之奇思,雄阔壮丽 。韩诗曰奇曰雄,通过此诗可见其风格特色 。
诗人这种神奇的想象,每借助于夸张和比喻的艺术手法,就是前人所盛称的“以想象出诙诡” 。诗人这样写那些妄图诋毁李、杜的轻薄后生:“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设喻贴切,形象生新,后世提炼为成语,早已家喻户晓了 。诗中万丈光焰,磨天巨刃,乾坤间的巨响,太山、长鲸等瑰玮奇丽的事物,都被用来设喻,使诗歌磅礴的气势和诡丽的境界得到充分的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