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完b是什么意思 完璧归赵的完是什么意思( 二 )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第三单元
本单元有三篇文章,杂文一篇、随笔两篇 。《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社会评论文章,有着丰富的文学性和形象性 。其余两篇是随笔,与散文的特点相似,但更注重于说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主要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性质和发展变化 。《短文三篇》节选了蒙田、帕斯卡尔、福尔格姆等作家对人、社会等方面的理解 。
本单元是杂文、随笔单元,从应用的角度说,都是议论文 。所以,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的议论能力 。议论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时常常用得到的 。从审美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都具有文学性、形象性,都具有哲理美、语言美,可以借此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探究的角度说,这些课文阐述的社会、人生问题都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问题,值得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 。
这里精心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一篇是杂文,三篇是随笔 。杂文是鲁迅的《拿来主义》 。这是一篇传统课文,阐述对文化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 。虽然这篇杂文写于上世纪30年代,但今天读来依然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充满着科学价值与革命精神 。因为70年来,被这篇战斗檄文指责为“孱头”,怒骂为“昏蛋”,鄙夷为“废物”的人仍不断冒出来 。这篇课文精巧的构思,精彩的比喻,严密的论证,辛辣的讽刺,也值得学生好好学习 。
随笔《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一文,其实是说明文 。按照现在的文体分类法,可以归入学术文化随笔 。它的主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文字、传声技术和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流通范围,人类的语言生活还在更快地前进,中国的语言文字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 。这篇文章的写法很有特点 。条理清楚,语言是精炼的口语 。这篇文章不仅供看,而且供听,类似广播稿,人们一听就懂,它是“文体口语化”的范例 。
随笔《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伦理学方面的文章 。过去教科书选用的议论文,大都是政论、思想评论和时事评论,关于母爱、父爱之类的议论文章,似乎从来没有进过课本 。选用这篇文章就算开了一个先例 。实际上,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学生都是在父母的爱的阳光下成长的 。学生从小学起已经读了不少关于父母之爱的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现在读这篇议论文章,就可以上升到理论高度,重新认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作者是精神分析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西方思维方式,他的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维 。
《短文三篇》中《热爱生命》一文,是典型的随笔 。它是一段哲人语录,朴素而又深刻 。它告诉读者,生活是相对于生命而言的,热爱生命的最好方式就是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同样,“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是热烈丰盈的生命形式的终极状态,人们如果能够充分地享用生命所赋予的所有快乐,就不会留意死亡的降临 。针对现在中学生中浪费生命、漠视生命、戕害生命的现象,学习这篇《热爱生命》,应该是有现实意义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