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沟镇大集是农历多少号( 二 )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 。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 。
虽然炼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并采取措施控制反应速度,但是因药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时有发生 。《太平广记》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 。当晚住在那里 。半夜杜春子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子燃烧起来 。这可能是炼丹家配置易燃药物时疏忽而引起火灾 。还有一本名叫《真元妙道要略》的炼丹书也谈到用硫磺、硝石、雄黄和蜜一起炼丹失火的事,火把人的脸和手烧坏了,还直冲屋顶,把房子也烧了 。书中告戒炼丹者要防止这类事故发生 。这说明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 。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 。《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 。
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它并不感兴趣 。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
3、火药的应用
唐朝时的火药
火药发明之前,火攻是军事家常用的一种进攻手段,那时在火攻中,用了一种叫做火箭的武器,它是在箭头上绑一些像油脂、松香、硫磺之类的易燃物质,点燃后用弓射出去,用以烧毁敌人的阵地 。如果用火药代替一般易燃物,效果要好得多 。火药发明之前,攻城守城常用一种抛石机抛掷石头和油脂火球,来消灭敌人 。火药发明之后,利用抛石机抛掷火药包以代替石头和油脂火球 。据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能是有关用火药攻城的最早记载 。
两宋时的火药
到了两宋时期火药武器发展很快 。据《宋史·兵记》记载:公元970年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这种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火药筒,点燃后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的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喷射火器 。公元1000年,士兵出身的神卫队长唐福向宋朝廷献出了他制作的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火器 。1002年,冀州团练使石普也制成了火箭、火球等火器,并做了表演 。
火药兵器在战场上的出现,预示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 。从使用冷兵器阶段向使用火器阶段过渡 。火药应用于武器的最初形式,主要是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 。《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药兵器,还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 。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火药的爆炸性能 。
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火药或者叫褐色火药 。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 。如果火药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火药燃烧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氮气、二氧化碳)和热量 。原来体积很小的固体的火药,体积突然膨胀,猛增至几千倍,这时容器就会爆炸 。这就是火药的爆炸性能 。利用火药燃烧和爆炸的性能可以制造各种各样的火器 。北宋时期使用的那些用途不同的火药兵器都是利用黑火药燃烧爆炸的原理制造的 。蒺藜火球、毒药烟球是爆炸威力比较小的火器 。到了北宋末年爆炸威力比较大的火器向“霹雳炮”、“震天雷”也出现了 。这类火器主要是用于攻坚或守城 。公元1126年,李纲守开封时,就是用霹雳炮击退金兵的围攻 。金与北宋的战争使火炮进一步得到改进,震天雷是一种铁火器,是铁壳类的爆炸性兵器 。元军攻打金的南京(今河南开封)时金兵守城时就用了这种武器 。《金史》对震天雷有这样的描述:“火药发作,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并无迹,甲铁皆透” 。这样的描述可能有一点夸张,但是这是对火药威力的一个真实写照 。
火器的发展有赖于火药的研究和生产 。《武经总要》中记录了三个火药配方 。唐代火药含硫、硝的含量相同,是1比1,宋代为1比2,甚至接近1比3 。已与后世黑火药中硝占四分之三的配方相近 。火药中加入少量辅助性配料,是为了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等效果 。火药是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发展的 。
1044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一书中介绍了三种火药配方,以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不同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