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教案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案人教版

教案能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学科相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质和价值及明确的应用方向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一下学期物理教案人教版,方便大家学习 。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案人教版篇1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机械运动是本章的第一节,同时也是后面学习直线运动的基础 。
学习本节知识之前,学生需积累较多的相关生活经验,知道生活中关于运动和静止的一些自然常识,如地球会绕太阳转等 。本节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
本设计从“手抓子弹”的小故事引入 。通过对生活中的多个实例交流并归纳出机械运动概念 。通过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归纳出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即得出选取参照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最后通过对生活中典型实例的解释,进一步巩固参照物的概念,同时解决“如何选取合适参照物?”的问题 。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3)知道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
(4)学会用参照物解释物体的运动情况 。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建立参照物的我概念,形成研究机械运动时如何选取合适的参照物的方法 。
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与生活有关的机械运动情况,感受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 。
(2)通过讨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物体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认识到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进而初步体验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 。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
四、教学资源
1、器材:磁带盒,白纸 。
2、学习活动卡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械运动的概念 。二是参照物概念的建立 。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和体验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 。当判断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出现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实验、举例和讨论得出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即得出选取参照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方法是:当判断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出现矛盾时,通过动手实验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得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前,必须先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学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方法是:通过对几个典型例子的解释的手段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

本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以及伴随这一过程的方法的教育 。
高一下学期物理教案人教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人造卫星做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万有引力定律来推导第一宇宙速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介绍我国在卫星发射方面的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促使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和求法.
2.人造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近地卫星、同步卫星的区别.
2.卫星的变轨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宇宙航行
1.基本知识
(1)牛顿的“卫星设想”
如图所示,当物体的初速度足够大时,它将会围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绕地球转动的人造卫星.
(2)原理
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3)宇宙速度
(4)梦想成真
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
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踏入太空.
2.思考判断
(1)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的速度可以是10km/s.(×)
(2)在地面上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是7.9km/s.(√)
(3)要发射一颗月球人造卫星,在地面的发射速度应大于16.7km/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