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二十四史有感 读二十四史的人可怕

【读二十四史有感 读二十四史的人可怕】 毛主席的藏书非常多,其中有一部书他朝夕相伴了24年,它就是1952年添置的《二十四史》 。无论去外地视察、调查研究还是参加会议,毛主席都会专门嘱咐身边的人带上这部书 。毛主席对《二十四史》系统研究了24年,在书上做了近两百条的文字批注 。批注内容大都是从政治、军事等各个角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在1964年与干部的谈话中,毛主席对大家说过:
为什么毛主席对刘邦的评价如此之高呢?
刘邦出身于底层的农民家庭,秦朝建立后他担任了一个泗水亭长 。他为人大度,虽是一个小小亭长,但他有一帮仗义的兄弟跟着他一起 。秦末苛政猛于虎,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陈胜起义后,天下大乱,刘邦便纠集了三千人攻占了沛县,给自己取了个号“沛公” 。一开始便投奔了义军头领项梁,后率部先入咸阳,接受秦王二世的投降,后受封为汉王 。在他的带领下,汉军最终打败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建立西汉王朝 。
刘邦之所以在秦末乱世,从一个泗水亭长到西汉开国皇帝,他身上具备了很多优秀的品质 。这使得他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建立西汉王朝都是必然而不是历史的偶然 。
刘邦对自己打败霸王项羽做过如下总结:
刘邦认为自己并无“才能”,唯一厉害的地方就是能用厉害的人 。
正如毛主席所说:“刘邦是在封建时代被历史家称为‘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的英雄人物 。”
刘邦用人不拘一格,不论出身 。正所谓“英雄不问出处” 。张良曾是贵族,刘邦没有带着“阶级”身份而“歧视”他,萧何和曹参也是比他高几级的沛县官吏 。大将军韩信出身平民,彭越也只是个打鱼的还做过盗贼 。从小一起长大的樊哙是屠狗之辈,还有贩卖布匹的灌婴,穷书生陈平等等,都是刘邦打天下的左膀右臂,西汉建立后成为了王朝的文臣武将 。

刘邦的这种任人唯才的胸怀与魄力,历史上也屈指可数 。就比如现在你听说过一个公司老总会听一个学历不高的专科生的“谏言”吗?
毛主席曾在1959年做过如下的讲话:
刘邦做亭长期间,有一次执行运送刑徒的任务,在半路,他竟然擅自把刑徒都释放了,他自己最后也只能逃跑了 。是什么令他作出如此“善举”呢?
刘邦祖上世代为农民,他做个泗水亭长似乎也是有点光宗耀祖了 。他处于社会的底层,与他为伴的大多也是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人 。正因为他处于这个下层的阶级,对当时的民生困苦深有体会 。半路释放刑徒也就符合了刘邦特性了 。
也正因为如此,西汉建立后,刘邦一直提倡给农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对内减轻赋税,提倡节俭 。对外实行一系列安抚政策,不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符合当时历史的潮流 。
刘邦建立西汉,结束秦以来苛政所致的天下大乱,对当时人民是有大功的 。
在整个与项羽作战的过程中以及西汉建立之后,刘邦为了稳固政权,分封了韩信、彭越、英布、张敖、臧荼、吴芮异姓诸侯王七个 。刘邦深知异姓诸侯王的“危险”,但经过权衡利弊,刘邦还是这样做了 。打败项羽,分封异姓诸侯王有大功 。
而后,天下一统,刘邦便着手开始剪除诸侯王,以除大患 。最终在刘邦的四处征战下平定了诸侯王 。使得刚建立不久的西汉王朝有了延续几百年的稳固根基 。

《史记·高祖本纪》毛主席做了一条批注:
刘邦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可以做出不同的,因时制宜的灵活政策 。这一点楚霸王项羽就不具备,因此在刘邦这位高明的政治家面前,项羽败得一塌涂地 。
刘邦晚年曾写过一首《大风歌》:
刘邦从农民身份到西汉开国皇帝,从底层起来走到封建社会的顶端确实不易,希望自己一手创建的“王朝大业”能永世延续,绵延不断 。内心对帮自己守卫边疆的猛士无比的渴望!
毛主席对这首《大风歌》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这首诗写得很好,很有气魄 。”
这也理所当然地引起了同样是底层农民出身的新中国开国领袖毛主席的共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