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介璋(1875—1926),字德裕,号复初,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人 。自幼聪颖好学,16岁被人聘任塾师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遂弃文从戎,考入江南陆师学堂 。1898年毕业,留校助办教务 。同年,陕西巡抚魏光焘到江南物色训练新军人才,被邀【吴介璋个人简介】
吴介璋照片
吴介璋生平简介吴介璋(1875—1926),字德裕,号复初,江苏省无锡市阳山镇人 。自幼聪颖好学,16岁被人聘任塾师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遂弃文从戎,考入江南陆师学堂 。1898年毕业,留校助办教务 。同年,陕西巡抚魏光焘到江南物色训练新军人才,被邀请去主持文案及营务处帮办等,不久升任武威新军统带,为陕西训练了一批新军人才 。嗣后清政府下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吴介璋受江苏巡抚署邀请,归籍任督练公所提调兼征兵处提调 。吴介璋主张重新招收年龄较轻的有志青年,并改“募”为“征”,听从自愿报名 。并先在常州设立征兵处,征招府属各县的乡民子弟进行训练 。为改变百姓中“好男不当兵”的狭隘观念,亲赴各县演讲,用“国不强,焉能安”的道理,激励青年报效祖国 。府县乡民受其精诚感召,报名者多达千余人 。后吴到江西任江西武备学堂总教习及江西陆军测绘学堂总办,为江西训练了一大批新军人才,如李烈钧、熊式辉、刘峙等均出于他的门下 。
1904年冬,江西武备学堂总教官吴介璋奉北京练兵处令,饬选四人赴日留学,在学生中挑出李烈钧、欧阳武、胡谦、余鹤松 。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吴升任江西督练公所总办 。次年清政府在全国各省筹建新军、统一编号,将驻扎在江西的清军编为暂编27混成协,任吴为协统 。
清宣统3年(1911年)武昌起义后,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西革命党人积极响应,11月1日成立江西军政府,由于他在江西军界声望较高,被推举为第一任江西都督 。负责赣省光复后的军政事宜,裁撤府、道、州等旧建制 。然而,吴介璋过于敦厚,不能用铁腕,驾驭不住局面,以致人心浮动,城内形势极为混乱,更不用说九江、萍乡、赣州等地的军分府,不久,驻扎在九江的前混成协53标“洪门会”会员植党营私,发动内江,倡言“江苏人不宜为江西都督”,推53标标统马琉宝取代 。吴孤掌难鸣,被迫离开南昌回到常州隐居 。吴介璋任江西都督仅12日 。
民国5年(1916年)出任北洋政府多伦授勋使,前往蒙古考察边防 。事毕撰有《蒙古边防计划书》,建议国家集中人力财力开垦蒙古边防,收复被沙俄侵吞的外蒙古边防 。可当时的北京政府根本无意顾及“蒙边计划”,吴非常失望 。
1916年4月孙中山到广州成立 军政府,吴任军事参赞 。不久被李烈钧聘任参谋部总参议,1917年奉命入川,集师北伐时,任兵站总监 。1919年7月7日吴介璋被授陆军中将 。
1923年,孙中山在上海重新改组中国国民党党部,成立13人军事委员会,当时这13人中有蒋介石、吴介璋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宗昌南下常州,将商团负责治安的 全部缴收 。吴受里人之托,与恽禹九等出面交涉,使地方财产免受损失 。1923年11月23日(民国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孙中山发布大元帅令任命吴介璋、葛光庭、彭程万等为大本营高级参谋 。
1926年11月1日(农历九月二十六日)吴介璋外出活动,在上海南京路不慎被英美电车公司的汽车撞死,终年51岁,1927年被南京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上将 。
分类百科网为您提供江苏省无锡惠山知名人物“吴介璋”详细资料,上分类号了解更多名人简历,名人资料,欢迎提供更多吴介璋相关信息,本信息来源于网络整理,如有误差,请联系作者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