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简介及习俗

重阳节自古以来就有登高望远、赏菊吟秋的习俗 。倡导全社会树立敬老、孝老、爱老的风气 , 重阳节的简介及习俗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重阳节的简介及习俗 , 欢迎查阅!
重阳节 , 即农历的九月九日 , 又称“九月九” 。在古代 , 常把“九”定为阳数 , 九月九日 , 两九相重 , 因而便称为“重阳” 。早在战国时期 , 重阳节已初现端倪 , 开始以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来庆祝一年的丰收;到了魏晋时代 , 无数的文人骚客争相吟诵 , 使得重阳节的节日氛围更上一层楼;直到唐代 , 重阳节正式被定为民间的节日 。重阳节这一天 , 登高望远、赏菊饮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必不可少 , 此后的几千年 , 这些习俗也随之传承 , 一直经久不衰 , 流传至今 。1889年 , 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 , 旨在倡导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风气 。2006年 , 国务院将重阳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唐朝诗人王维一首七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 ,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除了把自身思乡怀亲之情倾诉 , 还把当时重阳节的习俗道明 。
登高
重阳节登高的习俗 , 曾有无数人赋诗吟诵 。杜甫、白居易、李白等大家都曾借重阳习俗感怀时事 , 念起故人 。九月 , 秋高气爽 , 这个时候登高望远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
赏菊、喝菊花酒
金秋九月 , 正是菊花盛放的季节 , 因此 , 农历九月又称“菊月” 。在此期间 , 常常举办各种赏菊大会 , 吸引着全城的人争相前往 , 觥筹交错之际 , 赋诗抒怀 。菊花素来有养生的成分 , 用菊花制成的菊花酒 , 也因此成为重阳节的特饮 , 含“祛灾祈福”的寓意 。
吃重阳糕

重阳糕又称花糕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 , 像一座宝塔 , 顶头还要做两只小羊 , 以表“重阳”之意 。古人常在这天 , 将重阳糕搭在儿女的额头上 , 口中默念子女百事俱高的祝福语 。
插茱萸
插茱萸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本身是一种植物 , 茱萸味道浓郁 , 可驱虫、逐风邪 , 将其制酒可养身祛病 。古人认为九月九是逢凶之日 , 这一天将茱萸带在身上可辟邪 。
在《易经》中 , 九月九日 , 表示日月并阳 , 两九相重 , 所以称为重阳 , 也叫重九 。古人认为重阳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 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在我国的民俗观念中 , 九九重阳节 , 还与“久久”同音 , 且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 , 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1989年 , 我国还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 寓意“久久”长寿之意 。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 , 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 ,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 , 就有“哀哀父母 , 生我劬劳”的诗句 ,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 。而现阶段 , 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 , “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 , 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 。
不管怎么说 , 重阳节只有一天 , 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 只有以此为契机 , 形成长效机制 , 从制度上加以保证 , 从风气上加以影响 , 从观念上加以调整 , 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
重阳节 , 一个承续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中国人美好的节日 , 不应再被现代中国人所忽略 。其中蕴含的传统、内涵和价值 , 更应为人所真正认知并深深铭记 。重阳节是一个传统节日 , 但重阳节的意义 , 却是永恒的 。

辟邪气之说
重阳节登高有辟邪气之说 , 古人认为重九之时 , 天气下降而地气上升 , 天地二气相交 , 不正之气弥漫 。为避免接触不正之气 , 须登高山以避重九之邪气 。加上九月九正值仲秋时节 , 秋高气爽 , 非常适合登高远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