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识知多少 英语 秋季常识( 三 )


2、肺燥伤肝要吃酸 从中医五行生克来讲,肺属金,肝属木,金旺能克木,使肝木受损 。因此应适当吃点酸味事物,因为“酸人肝”,可以强盛肝木,防止肺气太过对肝造成损伤 。酸味事物可以收敛肝气,有保护肝脏的作用,但不可过量 。因为有些酸性事物,如醋等,其酸味能刺激胃,易发生胃溃疡,胃炎等疾病,对身体不利.
3、秋瓜坏肚少吃寒 许多人都有这种感受,夏天吃水果,怎么吃都没事,而秋天吃水果,一不小心就坏肚子,其实这也与秋天的气候有关 。秋季天凉了,气温下降,脾胃阳气不足,再吃多了阴寒性质的水果,蔬菜,自然是雪上加霜,导致阳气不振而腹泻,腹痛 。因此,秋季不要吃太寒冷的事物,以保护肠胃,保护肝脏 。
4、秋天干燥多喝水 湿度饮水是秋天润燥、防燥不可少的保养措施 。饮水以少量频饮为佳,不宜暴饮 。一次饮大量水,会给肠胃增加负担,引起不适 。只有少量慢饮,“润物细无声”才能对口、鼻、咽、喉,食管,乃至气管产生更大的滋润作用 。
5、老人养阴益气是关键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秋天最重要的是养阴益气 。养阴就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就可以温养肺气,鼓舞阳气,所以秋天应多吃山药,百合,银耳,猪蹄,莲子,藕,梨,枸杞等食物,以安度秋天 。
秋天 秋季是由夏季到冬季的过度季节 。
阴历为7至9月立秋到立冬,阳历为9至11月,天文为秋分到冬至这一段时间 。气象工作者研究的物候学标准是:炎热过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22度以下时就算进入了秋季,低于10度时秋季结束 。
从我国秋始日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东北地区是我国东部秋始来得最早的地方 。进入秋季,北方冷空气不断侵入,但势力不是很强,常在我国北方形成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常有绵绵秋雨出现 。
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 。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
节气立秋8月7-9日交节 处暑8月22-24日交节 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10月8-9日交节 霜降10月23-24交节 秋季疾病的预防:秋季是指立秋至立冬之间的一段时间,其中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重要节气 。秋季的气候特点是初秋湿热较甚;白露后雨水减少,气候干燥,昼热夜凉;寒露后天气很快变冷,一些人不适应秋季气候的变化,导致疾病纷至沓来 。
为此,大家应根据秋季的气候特点来进行防病 。薄衣防感冒:薄衣法就是在夏末秋初之时,以减少加衣来逐渐锻炼抗寒能力的一种方法,当人们采用薄衣法之后,机体的毛孔就会处于关闭状态,其抗寒能力就大大增强了,这对于预防感冒是很有益的 。
当然薄衣法有其原则,以穿衣不出汗也不着凉为度 。人们在秋季可多备几件衣服,按气温高低及时更换,避免活动后出汗 。
精神需调摄:时至秋日,听到秋风瑟瑟,望着枝枯叶落,常会使人有凄凉之感,但秋季也是金风送爽,硕果累累之季 。人们应以哲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季节交替,可静思收获的喜悦,培养乐观的情绪 。
秋季的精神调摄对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减少冬季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沐浴保肌肤: 初秋温热并重,更有“秋老虎“肆虐作恶,人们常常出汗过多,但秋季早晚凉爽,气温昼夜温差加大,常出现湿热并重的现象,这就容易使皮肤发生疖肿 。
为保持皮肤清洁就要勤洗澡,沐浴时可在浴盆内放一些花露水或祛痱水,使浴后皮肤清爽滑润,避免疖肿的发生;洗澡不要用碱性大的肥皂,秋季气候渐趋干燥,再使用碱性大的肥皂容易使皮肤干燥脱屑 。尤其是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缩,如再使用碱性肥皂就会导致皮肤自身保护能力降低容易受细菌的侵袭了 。
按摩通大便 秋季气候干燥,易导致大便干结,按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通便方法,这种方法可在晚上睡觉前或清晨起床前进行 。具体操作方法是:身体仰卧,先将两手掌心摩擦至热,然后两手叠放在右腹下部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腹部旋转,共按摩30圈,这个方向正好与粪便在大肠中的运行方向一致,有助于大便的运行 。
也可以在坐便时应用 。麦冬除秋燥 秋季气候干燥,常有“秋燥”之疾,人们常感到口渴、咽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
中医有滋阴清热之法,可用麦冬30克,煎水代茶饮用 。麦立甘寒,有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的功效,是秋季防治秋燥的良好保健饮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