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分布在哪些地方?

几内亚湾沿海的多哥、达荷美、尼日利亚,从南到北延伸1~200千米范围内的地势低平,炎热多雨,植物生长繁茂,到处都有茂密的油棕林 。
油棕,又叫油棕搁,是棕榈科常绿乔木,高4~10米,果实含油量很高,人们就叫它油棕 。它形状有点儿像椰子,又叫它“油椰子” 。棕榈科油棕属的一个种,热带木本油料作物 。单位面积产油量特高,故有“世界油王”之称 。
每株油棕树长有10个左右的大果实,每个重约20公斤,鲜果肉和果仁含油量达46%~55% 。改良后的新品种油棕,果大肉厚,核小壳薄,亩产油265公斤,含油量相当于花生的5倍,椰子的6倍,葵花籽的7倍,菜籽的10倍,大豆的12倍,棉籽的24倍 。人们公认它为一种高产木本油料作物,被誉为“世界油王” 。
植株高大,属单子叶植物 。根为须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三生根和四生根组成,后两者为主要吸收根 。茎直立,不分枝,圆柱状,茎粗30~40厘米,老树高达10米以上 。叶片呈螺旋状着生于茎顶 。肉穗花序,雌雄同株异序,少量出现雌雄混合花序 。雌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每个小穗着生6~40朵雌花,呈螺旋状排列于小穗上,受精后约6个月果穗成熟 。每穗有果1000~1500个,穗重10~15公斤,最重可达50公斤以上 。果实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和核仁组成 。成熟的中果皮又称果肉,鲜果肉含油率50%左右,棕油即由果肉榨取 。内果皮又称核壳,由坚硬致密的石细胞组成 。核仁富含油脂和蛋白质,鲜核仁含油率约50%,棕仁油即从核仁榨取 。油棕定植后第三年开始结果,6~7龄进入旺产期,经济寿命20~25年,自然寿命长达100年以上 。在高温多雨的东南亚地区,全年开花结实,每公顷产油4~6吨 。
喜高温、湿润、强光照和土壤肥沃的环境,但在季节性干旱地区也有较大的适应性 。温度是制约油棕分布和产量的主要因素 。年平均温度24~27℃,年雨量2000~3000毫米,分布均匀,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 。年平均温度23℃以上,月均温22~23℃的月份有7~8个月,年雨量1500毫米以上,干旱期连续3~4个月的地区能正常开花结果,但出现季节性产果 。年平均温度低于22℃,并有短期霜害的地区,果实发育不良,产量极低,不宜栽培 。深厚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最适于种植油棕 。
【油棕分布在哪些地方?】油棕的栽培技术,在生产上用加热处理法催芽效果最佳 。可在38~40℃的发酵坑、暖房、恒温箱或人工气候室处理8~90天催芽 。种子萌芽后即移植于过渡苗圃,长到5~6片叶再移入装有肥土的塑料袋,培育12~14个月,选叶片羽裂早、开叉大、叶面积大、裂片多的壮苗定植 。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135~180株,植距8×8米或7×8米,正方形或三角形种植 。三角形种植,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间,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雨季初期定植为宜 。
植后1~4年为幼龄期,以营养生长为主 。行间要控制萌生植物,种上豆科覆盖作物或适当间作短期的经济作物 。根圈每年除草3~4次,并用杂草覆盖 。叶片尽量保留或修去少量老叶 。二三龄时,每年每株施有机肥30公斤以上,化肥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磷、钾肥 。
六七龄进入旺产期,对水、肥要求强烈,一般每年每株施有机肥50公斤左右,硫酸铵或氯化铵2~3公斤,过磷酸钙2~3公斤 。硫酸钾或氯化钾1~2公斤 。成龄树根圈每年除草2~3次 。
主要产品为棕油和棕仁油 。棕油淡黄至棕红色,是一种半固体油脂,含饱和脂肪酸5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45%左右,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 。精炼后油味清淡,不易酸败,可作食用油、起酥油、人造奶油,可制高级肥皂、化妆品、洗涤剂、蜡烛、油漆、防锈剂、润滑油、内燃机燃料,以及用于铁皮镀锡、钢铁淬火等 。

棕仁油白色,含饱和脂肪酸8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13%~20%,可作烹调油、人造奶油和糖果、点心、饼干、雪糕、面包的配料,还可制高级肥皂、洗涤剂和润发脂 。
油棕的故乡是非洲 。尼日利亚曾经是世界上出产棕油最多的国家;塞拉利昂的国徽上就有两株高大的油棕树;扎伊尔、科特迪瓦等国也是盛产棕油的国家 。
现在,油棕已传播到了世界亚热带和热带的广大地区,新建的油棕园比任何热带植物园都要多得多 。马来西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油棕种植面积不过80多万亩,年产棕油10万吨 。到1975年,种植面积增加到900多万亩,年产棕油120万吨,出口近100万吨,马来西亚一跃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棕油生产输出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