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拜月亮怎么拜 中秋节拜月亮习俗介绍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中秋节拜月亮习俗介绍,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即祭拜月神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桂花糕
桂花酒,八月桂花香,的确,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 。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 。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

田螺
在广东许多地方,中秋节还会有吃螺蛳的习惯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 。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 。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
月饼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小吃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 。其中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 。
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 。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 。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 。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 。而且,八月份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
每年中秋佳节全国各地除了拜月神、吃月饼的习俗外,南方大部份农村地区都有中秋夜烧塔的习惯 。而中秋夜烧塔的习俗起源于南宋未年的早禾市 。
据史书记载,南宋未景炎元年(1276)正月,文天祥被元兵所扣留并将他押解北方,行至镇江时,文天祥冒险出逃 。经过许多艰难险阻,在南剑州(治今福建南平)开府,指挥抗元 。不久,又先后转移到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漳州龙岩、梅州等地,联络各地的抗元义军,坚持斗争 。

景炎二年(1277)夏,文天祥率军由广东出兵,进攻江西,在雩都(今江西于都)获得大捷后,又以重兵进攻赣州、吉州(今江西吉安,文天祥家乡),陆续收复了许多州县 。元朝江西宣慰使李恒在吉州及兴国县发动反攻,文天祥兵败 。祥兴元年(1278)秋,文天祥在吉州、兴国等地收容残部近万兵力准备再次反攻,于农历八月十五曰汇合在早禾市(今江西泰和县禾市镇)的牛吼河边上的一个小山村(后被明朝庭命名为“国渡村) 。
中秋节当天,禾市老百姓在牛吼河上用自家门板、茅草架设了一浮桥,供文天祥率军过桥抗元 。(后被朝庭命名为“国渡”的渡口遗址) 。
当天晚上附近老百姓拿出家里所有的米个、饭酱(月饼);摘下树上所有的柚子、桔子送到文天祥部队 。文天祥率全军及老百姓共万人在渡口边上拜月神,祈求早曰收复失地,国家兴旺发达 。月圆时村民们在渡口用砖块和瓦片砌成一个高约三米的大塔,并搬出所有的稻草,不停地放进去燃烧,烧得塔身通火 。塔火和明月照亮了整个浮桥 。到下半夜时分数万抗元将兵全部安全在渡过了牛吼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