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1000字精选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精选( 二 )



因为没完全读懂,所以只好写一些表面东西了 。说实在话,我挺同情布恩地亚这个家族,这个家族的子孙一代又一代被取名为奥雷良诺和阿卡迪奥,“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个子各有差异,但从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辨认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绝对不会弄错的孤独神情” 。孤独已经变成了这个家族的代名词,这种孤独持续了将近百年,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用自己的方式来排遣自己的孤独:奥雷良诺上校周而复始地制作他的小金鱼,做了化掉,化了再做;阿玛兰塔为自己织裹尸布,日织夜拆;雷蓓卡闭门风窗,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直到死亡;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在浴室里整小时整小时地消磨时间 。而这所有的一切,在任何一个正常的家庭里都是不可想象的,令人感到恐惧,甚至是产生一种很强烈的窒息感,让人想要逃离 。这个家族之中,夫妻、父子、母女,甚至是兄弟姐妹之间,始终没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沟通,没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讨,相互之间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关心和支持 。尽管他们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 。或许是这一百年的孤独,使布恩迪亚家族最终在一阵狂暴的飓风中彻底从地球上消失了 。
这本书深刻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我没有看明白,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更像是一本自传,或是一本预言书 。一个人在为一个家族近百年的历史所作的预言,记载于羊皮卷上,并且没有遗漏,全部实现 。而这个人在书中出现的次数很少,但他的影子却无处不在,他名叫墨尔基阿德斯 。
合上整本书,如卸重负 。将书放置书柜最不显眼处,决定从今以后再也不碰它了,这本书使我饱受头痛,我绝不会再给自己找第二次麻烦的!唉,不过,或许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加深和思想的逐渐成熟,会促使我在某一天重新打开这本书 。以后发生的一切是不可预知的,难道不是么?
百年孤独的读后感篇4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名作品之一,他是哥伦比亚的著名作家,在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本书可谓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再现了拉丁美洲的历史,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 。这本说,是我比较喜欢的外国小说之一,第一次看的时候会有点吃力,花了一两个月把它看完,但是还是有很多故事情节不是很清晰,等到第二次读的时候,完全对故事的架构有了清晰地思路,并且也对布恩迪亚的家族史和马贡多地区的衰亡史有了大致的了解 。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读其它书都很明显的不同,很多的书籍都是在向人们宣扬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是在这本书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孤独和颓废的气息 。即使如此,读完《百年孤独》我的收获并不亚于任何一本宣扬积极人生态度的文学作品 。
马孔多多半是在下雨的,阴暗、潮湿让种种欲望暗暗滋生 。
然而有一双眼睛,在这小镇里洞察了逾百年,她就是乌尔苏拉 。
杀戮,专制,封建,就成了乌尔苏拉所仇视却无力改变的事实 。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 。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 。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曾向乌尔苏拉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 。”他拥有着精明的头脑,强壮的身躯,是马孔多的开拓者,文明之祖,却因为深信“马孔多外面的世界”而被捆绑在树上直至死去 。或许当时人民并不拥有像布恩迪亚那么优秀,可当权者之下,扼杀人数也应该不少吧?“他痛苦地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 。”,我想,这算是坐着对当时的不满和控诉吧 。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 。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 。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 。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 。肉体、外在与表面是停留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与无数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群体中 。灵魂、内在、却是活在独自、只有唯一的世界里,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思想能与外界分享、交流,可灵魂必须得到独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层次的深化 。就像奥雷里亚诺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于政府签订和约,停止战争,然后对准心窝开枪自杀,可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男孩 。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马孔多寻根,却被追杀,一星期后,只有老大活下来 。奥雷里亚诺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 。他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