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段,作者用“故曰”二字,将上文提出的观点承接下来,展开论说 。先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靠“天时”与“地利”的条件,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 。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论断里 。
这里所说的“道” , 就是“仁政” 。这个论断指出了“人和”的实质 。接着又进一步推论,指出“寡助之至”会众叛亲离,而“多助之至”则天下归顺 。一反一正,对比鲜明 。最后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作结,将“人和”的重要意义论说得十分透彻,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 。且运用大量排比,增强语势,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创作背景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出身于鲁国贵族,他的祖先即是鲁国晚期煊赫一时的孟孙 。但当孟子出生时 , 他的家族已趋没落 。春秋晚期的大混乱,使他们的家族渐趋门庭式微,被迫从鲁迁往邹 。再以后历事维艰 , 到孟子幼年时只得“赁屋而居”了 。孟子父母的状况 , 今已不可考 。
流传下来的只知孟子幼年丧父,与母亲过活 。为了孟子的读书,孟母曾三次择邻而居,一怒断机 。孟子从40岁开始 , 除了收徒讲学之外,开始接触各国政界人物,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思想学说和政治主张 。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学”思想,提倡“以民为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 。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孟子说“侧隐之心,人皆有之 。”他认为善性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本性,也是区别人和动物的一个根本标志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作者介绍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学说的继承和发扬者,有“亚圣”之称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 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和孔子的学术成就几乎同高,人们将他们合称为“孔孟” 。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所著,为《孟子》七篇,南宋时朱熹开始将《孟子》、《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
推荐阅读
- 《超能勇士》与《变形金刚》是什么关系?
- 如果岁月可回头多少集
- 《琅琊榜2》与《琅琊榜1》的差距在哪儿?
- 《敕勒歌》古诗译文 敕勒歌古诗翻译及原文赏析
- 巅峰时期的《running man》有多火?
- 五环之歌是哪段相声里的
- 关于《2023年宝坻区幼儿园招生工作方案中》房户情况的说明
- 遗嘱人可以撤回自己的遗嘱吗
- 2023湖南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操作指南 《湖南省高考志愿填报系统操作》
- 《易经》是怎么样表示阴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