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英雄还是罪人 李鸿章是英雄还是罪人

李鸿章是晚清政坛奇人,他一生忠贞事清,又敢做敢为,无论是皇胄掣肘,还是清流物议,他都不在乎,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领域干了许多大事,是一位很务实的朝廷干将 。他性格复杂,总处在矛盾的漩涡中,长期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中,处于既不能得罪洋人又要忠于朝廷的夹缝中,处于实际上是“弱国外交”的尴尬境地,虽小心翼翼,东补西贴,如履薄冰,然终未能挽救晚清大厦于将倾 。他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赞他者说他是中兴名臣,谤他者说他是千古罪人,可以说他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最有争议的人 。
李鸿章24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咸丰初年,他在原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并去江西、湖南投靠了曾国藩,又奉其命回乡招兵买马,编练成7000名淮军,由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吴长庆等分带,沿江而下,到上海镇压太平军 。1862年,他因“功”被委任为江苏巡抚,三年后又署两江总督,镇压捻军 。1870年,他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开始逐步掌管清廷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大权 。1899年到1900年任两广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 。他在施政过程中的核心是办洋务,所以又被称为洋务运动的代表者或奠基人 。李鸿章的文华殿大学士是当时内阁最高职衔,他实际掌管清廷外交、军事、经济大权,可谓“两人(慈禧光绪)之下,万人之上” 。
李鸿章当时中国极少数能够正确对待西方技术的人之一,他在顽固派的阻挠和谩骂之下,极力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大型兵工厂,第一座炼钢炉,第一条铁路,第一个煤矿,第一个纺织厂,第一支近代海军,第一艘轮船,第一个到西方的留学生等等,洋务派创造了中国近代的许许多多的第一,无疑为中国的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他曾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还建立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出洋 。他办洋务的初始动机是办军工企业,造出枪炮、弹药、机器、舰船和水雷,主要用来对付捻军 。但由于直接改善了淮军的武器装备,使淮军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军事力量,后期淮军实际上成了国防军 。
李鸿章在与列强的交往中意识到富国才能强兵,故积极推进官办、商办军工企业的发展 。他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坐镇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天津,既积极筹划北方防务,戍卫京级,又进一步拓展洋务,以增加财赋收人 。他还苦心孤诣,编练成一支当时堪称亚洲一流的海军,并在山东的刘公岛安营扎寨,这支北洋舰队拥有各种军舰25艘,42000吨位,以大沽港、旅顺港、威海卫港形成三角,拱卫京城的海上门户 。后因朝廷的腐败与各方面的掣肘,海军长期没有军费没钱买炮弹,导致在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空余历史的一声浩叹 。
戊戌变法前后,李鸿章已意识到“穷则变,变则通,但端在人心相通”但他却曾举棋不定 。当光绪帝下诏“明定国是”时,他曾向管学大臣孙家熏推荐康有为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 。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 。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 。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 。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慈禧听后默然 。
环视清朝历史,汉人中只有李鸿章敢和满清最高统治者如此对话 。接下来他还有一次更惊世骇俗的“抗上”的举动 。
1900年6月,外国联军攻陷了中国北方的海岸门户大沽炮台,3天之后,京城门户天津陷落,以保护使馆为名登陆的联军向通州进发,而通州距都城北京仅20公里 。21日,大清国宣布与各国进入战争状态 。然后朝廷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到达南方,要求各省封疆大臣率兵北上共同灭洋 。而李鸿章深知国家忧患日深,军力积弱日久,“若不量力而轻于一试,恐数千年文物之邦,从此已矣” 。李鸿章给朝廷发去一封电报——这位大清国两广总督对朝廷“北上勤王”的圣旨的回答竟然是:“此乱命也,粤不奉诏 。”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闽浙总督许应、四川总督奎俊等在获悉了李鸿章的电文后,确定了共同抗旨以求东南互保的原则 。他们的道理很简单:如果大清国的南方也发生了动乱,那么乱了敌人的同时肯定也要乱了自己 。虽然在以后很长时期内这些人无不被国人痛斥为一群“出卖民族利益的无耻之徒”,但在1900年的庚子巨祸中究竟是他们确保了大清国南方半壁江山的稳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