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科技小知识摘抄 关于太空科技的小知识( 二 )


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大气层空间以外的整个空间 。物理学家将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海平面至10千米)、平流层(10~40千米)、中间层(40~80千米)、热成层(电离层,80~370千米)和外大气层(电离层,370千米以上) 。地球上空的大气约有3/4在对流层内,97%在平流层以下,平流层的外缘是航空器依靠空气支持而飞行的最高限度 。某些高空火箭可进入中间层 。人造卫星的最低轨道在热成层内,其空气密度为地球表面的1% 。在1.6万千米高度空气继续存在,甚至在10万千米高度仍有空气粒子 。从严格的科学观点来说,空气空间和外层空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而是逐渐融合的 。联合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委员会科学和技术小组委员会指出,目前还不可能提出确切和持久的科学标准来划分外层空间和空气空间的界限 。近年来,趋向于以人造卫星离地面的最低高度(100~110)千米为外层空间的最低界限 。
银河系中的恒星
整个银河系约有2000亿颗恒星 。天文学家根据这些恒星的年龄大小不同,将它们分成两大星族:星族I与星族II 。星族I是一些年轻的恒星,多分布在银盘的旋臂附近,星族II是一些年老的恒星,多聚集在银核及银晕中 。
在银河系里,既有许多如巨星、矮星、变星等单个出现的恒星,也有许多成双成对出现的恒星双星 。除双星外,银河系中还可看到由两颗以上的恒星组成的聚星 。如双子座的北河二是六合星,半人马座的南门二是三合星 。由 10个以上的恒星组成的星团也是银河系里的重要成员 。
宇宙是广漠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 。
宇宙是物质世界,它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中 。《淮南子.原道训》注:“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

即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 。
直到今天,科学家们才确信,宇宙是由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在爆炸发生之前,宇宙内的所存物质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并浓缩成很小的体积,温度极高,密度极大,之后发生了大爆炸 。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然而,大爆炸而产生宇宙的理论尚不能确切地解释,“在所存物质和能量聚集在一点上”之前到底存在着什么东西?“大爆炸理论”是伽莫夫于1946年创建的 。
它是现代宇宙系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又称大爆炸宇宙学 。与其他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 。
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 。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 。
这一从热到冷、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巨大的爆发 。根据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 。
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 。宇宙间只有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 。
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 。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 。
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 。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 。
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再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 。
【太空科技小知识摘抄 关于太空科技的小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