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北伐?《后出师表》6个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脸?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这些说法都出自《三国演义》 。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正史上的诸葛亮其实只北伐了五次,姜维北伐则是有十一次 。有位喜爱看三国影视剧的网友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其实乍一看,这位网友说得似乎没毛病啊,带着一系列的疑问,笔者重新翻阅史书和诸葛亮文集,其实他写给刘禅的《后出师表》中,早就给出了答案,也正好可以解释这位网友的疑问 。
诸葛亮曾经因为北伐写过两篇《出师表》,后世为了区分,将其称为《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前出师表》曾入选中学课本,是必备的章节,从内容上看,它更像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文中写道先帝创下这点基业不容易,自己因为北伐不在刘禅身边,希望他能任用贤臣,远离小人,不要辜负先帝的苦心和自己的嘱托 。
《后出师表》因为原文很长,而且作者存在争议,所以并没有入选中学课本,但一般情况下,文史界是支持《后出师表》出自诸葛亮之手 。
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北伐呢?《后出师表》第一句就给出了标准答案:“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
刘备认为东汉末年只能存在一个国家政权,那就是“汉” 。根据《蜀书先主传》的记载,刘备当初称帝建立蜀汉政权,一是因为曹丕篡汉,二是汉献帝身死,大汉后继无人(尽管史书考证汉献帝并没有被曹丕杀死,但三国时期的人却并不知道这一点,成都方面的人都以为汉献帝已亡,还集体为他戴孝 。)诸葛亮这简单的一句话,传达了至少三个意思:
第一,国家不能同时存在两个政权,曹丕是贼,窃取了汉家的天下,我们和他势不两立 。
第二,我们的政权才是正统的,尽管现在沦落到偏僻的蜀地,但也绝对不能偏安一隅,是我们的东西我们一定要夺回来 。
第三,这话是先帝说的,不是我诸葛亮说的,北伐也不是我个人的主意,而是先帝授权我这么做的 。
第一句话,就让刘禅无法拒绝他北伐的请求,诸葛亮实在是高明 。刘禅纵使有千万个不愿意,面对“先帝”这两个字也不得不妥协 。如果说诸葛亮第一句是拿刘备来压刘禅,那么接下来的文字才是句句在理,让刘禅不得不同意他北伐的决定 。
《后出师表》第二句说,敌强我弱,这些先帝比谁都清楚,他也知道以臣的才能去北伐讨贼,胜算不大 。但是,如果我们不北伐讨贼,总有一天也会被贼所灭,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所以先帝决心托臣北伐,没有任何的疑虑 。
《后出师表》创作于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前夕,由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所以他第二次北伐,朝堂上难免出现一些非议 。诸葛亮为了消除刘禅的疑虑,也为了让这些非议闭嘴,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
【后出师表 为什么说后出师表恐怖】首先是北伐时机的选择上,为什么要这个时候北伐呢?因为曹魏一方面要平息西方的叛乱,一方面又要应对东方孙权的进攻,疲于奔命 。
诸葛亮认为北伐的时机到了,“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
接下来,诸葛亮用自己的“六个不解”来反问刘禅 。
第一个不解:高祖皇帝手下谋士如云,尚且数次陷入危境,然后才转危为安 。陛下不如高祖皇帝,手下谋臣又不如张良、陈平等人,难道想凭借长期相持,安安稳稳就能平定天下吗?
第二个不解:当初刘繇、王朗也各自占据州郡,但谈到安守之计时,动不动就搬出古代圣贤的话,把大家搞得满腹疑虑,心怀畏惧 。今年不去征伐,明年不敢征讨,坐视孙策强大,最终整个江东都被吞并 。这是为何?
第三个不解:曹操的智谋远超别人,用兵如孙武、吴起,但却“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 。”何况臣才能低下,想不冒一点风险就平定天下,这又怎么可能?
第四个不解:曹操五次攻打昌霸都攻不下,四次想跨越巢湖也以失败告终;任用李服,李服却密谋陷害他;任用夏侯渊,夏侯渊被战败而亡 。先帝都称赞曹操的才能,他尚且有这么挫败,何况臣呢?臣又怎能保证一定打胜仗呢?
第五个不解:臣进驻汉中还不满一年,就丧失了赵云将领及部曲将官、屯兵将官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士卒一千余人 。这些人都是各地聚集起来的真正精英,不是一州一郡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这些精英就会越来越少,最多剩下三分之一,到时候我们拿什么去对付敌人?
推荐阅读
- 列出图钉的作用至少十个
- 清明前后后面的诗句是什么
- 家庭用小知识
- 俞敏洪“堕落说”后,被堕落的女人帮除了痛斥,会有一个理性的反思吗?社会又会怎样?
- 投档成功后专业如何录取 投档后学校如何录取考生?
- 发生了情势变更以后怎么办
- 江铃皮卡汽车大全价格图片 6万出头 江铃皮卡汽车大全价格
- 贵阳方言歇后语
- 摩托车后牙盘改大提速快吗
- 老公承认出轨算证据吗